尉字的含义
尉字的解释
尉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1
- 拼音:wèi
- 繁体:尉
- 笔画:11
- 部首:寸
尉字寓意
【尉】尉 wèi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尉。都尉。卫尉。太尉。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 〔尉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姓。 尉 yù ㄩˋ 〔尉迟〕复姓。 〔尉犁〕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尉字解释
【尉】[①][wèi][《廣韻》於胃切,去未,影。][《廣韻》紆物切,入物,影。]亦作“叞1”。(1)古代官名。春秋时有军尉、舆尉,秦汉以后有太尉、廷尉、都尉、县尉,又有卫尉、校尉等,皆简称尉,多为武职。(2)指担任尉官。(3)古代里一级的长官亦称尉。(4)现代实行军衔制国家所采用的军衔名称。在“士”之上,“校”之下。参见“尉官”。(5)“慰”的古字。安抚;慰问。(6)通“罻”。小网。(7)通“蔚”。茂盛;盛大。参见“尉茂”。[②][yùn][《廣韻》紆物切,入物,影。][《廣韻》於胃切,去未,影。]亦作“叞2”。“熨1”的古字。(1)烫熨。(2)指熨斗。[③][yù][《廣韻》紆物切,入物,影。]亦作“叞3”。姓。战国时有尉缭。
尉字诗词来源
【尉】陇西将军号都护,楼兰校尉称嫖姚。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今乃千里作一尉,无媒为献明圣君。初唐·作者:宋之问《潜珠篇》
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盛唐·作者:孟浩然《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清言只到卫家儿,用笔能誇钟太尉。盛唐·作者:李颀《同张员外諲詶荅之作》
上宰少尉两相对,少宰上辅次少辅。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北极紫微宫》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盛唐·作者: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盛唐·作者:王维《出塞》
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不知君作神仙尉,特讶行来云雾深。唐·作者:蔡希寂《赠张敬微》
乔生作尉别来久,因君为问平安否。唐·作者:岑参《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唐·作者: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
校尉徵兵出塞西,别营分骑过龙溪。唐·作者:郑锡《出塞曲》
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唐·作者:戴叔伦《抚州被推昭雪荅陆太祝三首 其三》
青巾校尉遥相许,墨槊将军莫大誇。唐·作者:韩翃《送刘将军》
喜见明时钟太尉,功名一似旧淮阴。唐·作者:韩翃《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
上书一见平津侯,剑笏斜齐秣陵尉。唐·作者:韩翃《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中唐·作者:郎士元《送王侍御佐婺州》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今乃千里作一尉,无媒为献明圣君。初唐·作者:宋之问《潜珠篇》
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盛唐·作者:孟浩然《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清言只到卫家儿,用笔能誇钟太尉。盛唐·作者:李颀《同张员外諲詶荅之作》
上宰少尉两相对,少宰上辅次少辅。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北极紫微宫》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盛唐·作者: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盛唐·作者:王维《出塞》
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不知君作神仙尉,特讶行来云雾深。唐·作者:蔡希寂《赠张敬微》
乔生作尉别来久,因君为问平安否。唐·作者:岑参《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唐·作者: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
校尉徵兵出塞西,别营分骑过龙溪。唐·作者:郑锡《出塞曲》
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唐·作者:戴叔伦《抚州被推昭雪荅陆太祝三首 其三》
青巾校尉遥相许,墨槊将军莫大誇。唐·作者:韩翃《送刘将军》
喜见明时钟太尉,功名一似旧淮阴。唐·作者:韩翃《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
上书一见平津侯,剑笏斜齐秣陵尉。唐·作者:韩翃《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中唐·作者:郎士元《送王侍御佐婺州》
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尉】【寅集上】【寸字部】 尉;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295第05〔古文〕 【廣韻】於胃切【集韻】【韻會】【正韻】紆胃切, 音畏。【說文】从上按其下也。从 从火,从又持火,所以 繒也。隸作尉。【廣韻】 也,安也。 又官名。【黃震曰】尉,古司 官,至秦漢改今名。義取除姦,安良民也。【後漢·光武紀】廷尉,秦官,聽獄必質於朝廷,故曰廷尉。尉,平也。【史記·張釋之傳】今旣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又【百官志】太尉,秦官,掌軍事。【應劭曰】自上按下曰尉,武官悉以爲稱。 又縣尉。【漢官儀】大縣兩尉,長安四尉,分左右部。五代時,尉皆軍校爲之,建隆閒詔諸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下。 又姓。鄭大夫尉止。又尉遲,複姓。 又【集韻】於勿切,音鬱。【風俗通】火斗曰 。【韻會】說文,持火所以申繒,音畏。今俗又加火作熨,音鬱。 【正字通】尉本作 ,或書作 。俗从小作尉。慰安之慰亦借 。申繒用火,从小者,从火之譌。 斗作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