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安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6
  • 拼音:ān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安字寓意

【安】 ān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使平静,使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装设:置。家立业。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姓。

安字解释

【安】[①][ān][《廣韻》烏寒切,平寒,影。]亦作“侒1”。(1)居;居处。(2)谓对某种环境、事物感到适或习惯。(3)定;平静。(4)使定,平静。(5)抚。(6)乐;适;逸。(7)稳,稳固。(8)谓妥善;稳妥。(9)全,平。与“危”相对。(10)徐缓;推迟。(11)谓留客。(12)谓收留,容纳。(13)犹善。喜欢,爱好。(14)放;置。(15)装;设置。(16)犹加上。(17)存着;怀着。(18)种植。(19)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20)副词。表示疑问。相当于“怎么”、“岂”。(21)连词。犹于是,乃。(22)电流强度单位“培”的简称。(23)姓。汉有成。见《广韵》卷一引汉应劭《风俗通》。(24)姓。古代息人或国人来华,常以为姓,如汉有世高(息人),唐有九姓商胡门物(国人)。

安字诗词来源

【安】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先秦·作者:无名氏《河梁歌》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西汉·作者:刘彻《天马歌》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西汉·作者:李陵《歌》
安体定神达消息,百王传之赖功力,寿考康宁累万亿。东汉·作者:班固《竹扇赋》
安得壮士翻日车。东汉·作者:李尤《九曲歌》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有似游子不安宁。曹魏·作者:曹睿《燕歌行》
岁莫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西晋·作者:傅玄《九曲歌》
安车驷马入旧里。乐事告终忧事始。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八》
指景玩日虑安危。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九》
呼吸嚬蹙反侧难。茵褥滋味不复安。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十》
三千里兮安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西晋·作者:张翰《思吴江歌》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舞以尽神安可忘,晋世方昌乐未央。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非君之故岂安集。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朱颜始洽景将移。安得壮士驻奔曦。南梁·作者:沈约《上巳华光殿诗》
沈河莫极皆无安。赴海谁授矫龙翰。南梁·作者:沈约《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四 道亡》
随风零兮返无期,安得阳华遗所思。南梁·作者:柳恽《芳林篇》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安】【寅集上】【宀字部】 安; 康熙笔画:6; 页码:页282第08【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又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又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考證:〔【賈誼·治安策】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謹照原書改前漢賈誼傳。

与安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安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