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闇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àn
  • 繁体:
  • 笔画:17
  • 部首:

闇字寓意

【闇】 àn 同“暗”①③

闇字解释

【闇】[①][àn][《廣韻》烏紺切,去勘,影。](1)晦暗;不亮。(2)指天未明时。(3)愚昧;昏乱。(4)深。(5)深黑。(6)不明了;不了解。(7)暗中;私下里。(8)湮没;埋没。(9)蒙蔽;遮蔽。[②][ān](1)见“諒”。(2)通“諳”。熟悉,了解。[③][yǎn][《集韻》鄔感切,上感,影。]通“奄1”。忽然。[④][yīn][《集韻》於金切,平侵,影。]通“瘖1”。缄默不语。

闇字诗词来源

【闇】天生我兮当闇时,被诼谮兮虚获尤。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沙平留缓步,路远闇频嘶。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碧山明月徒自晓,黄居闇室不知晨。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长楸尘闇形影遥,上策日明踪迹遍。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莫愁光景重窗闇,自有金瓶照乘珠。盛唐·作者:王泠然《寒食篇》
沙上草阁柳新闇,城边野池莲欲红。唐·作者:杜甫《暮春》
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唐·作者: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
秋壁闇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中唐·作者:张仲素《杂曲歌辞 秋夜曲》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闇长疑镜未磨。唐·作者:白居易《眼暗》
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闇尘。唐·作者:白居易《过颜处士墓》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闇失庐山。唐·作者:白居易《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春生何处闇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唐·作者:白居易《浔阳春三首 春生》
诗成闇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唐·作者:白居易《曲江亭晚望》
闇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唐·作者:白居易《故衫》
鸡黍重回千里驾,林园闇换四年春。唐·作者:白居易《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
闇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唐·作者:白居易《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
闇想楼台万馀里,不闻歌吹一周年。唐·作者:白居易《寄答周协律》
苏州舫故龙头闇,王尹桥倾雁齿斜。唐·作者:白居易《问江南物》
洛下林园好自知,江南景物闇相随。唐·作者:白居易《池上小宴问程秀才》

闇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闇】【戌集上】【門字部】 闇;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338第22【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正韻】胡紺切, 音暗。【說文】閉門也。 又【廣韻】冥也。【玉篇】幽也。【易·蒙卦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旣蒙昧,惟願亨通,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云童蒙求我也。【禮·曲禮】孝子不服闇。【註】闇,冥也。不於闇冥之中從事。【書·大禹謨·蠢兹有苗昏迷不恭傳】昏,闇也。 又【博雅】闇,夜也。【禮·祭義】夏后氏祭其闇。【註】闇,昏時也。【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爲闇恐人犯之,故營之。【註】爲天闇冥,恐人犯歷之,故營之。 又【周禮·春官·眂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五曰闇。【註】闇,日月食也。 又不明也。【莊子·齊物論】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註】黮闇,不明貌。 又蟲名。【博雅】闇,蜩 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 鄔感切,音晻。隱晦貌。【禮·中庸】闇然而日章。【釋文】闇,於感反。 又【集韻】乙減切,音黯。隱暗也。 又【五音集韻】於錦切,音 。大水至也。 又【集韻】【韻會】 於金切,音音。默也。 又烏南反。【儀禮·喪服·旣虞翦屛柱楣疏】闇謂廬也。廬有梁者,所謂柱楣也。【釋文】闇,烏南反。

与闇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闇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