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字的含义
岐字的解释
岐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7
- 拼音:qí
- 繁体:岐
- 笔画:7
- 部首:山
岐字寓意
【岐】岐 qí 〔岐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 〔岐黄之术〕指中医的医术。“岐”,岐伯;“ 同“歧”。黄”,黄帝,相传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医家之祖。
岐字解释
【岐】[①][qí][《廣韻》巨支切,平支,羣。](1)山名。详“岐山”。(2)即岐伯。参见“岐黄”、“岐伯”。(3)水名。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境。(4)同“歧”。分支;分岔。(5)同“歧”。分开;岔出。(6)同“歧”。分歧,不一致。(7)高低不平。见“岐峻”、“岐嶇”。(8)旧称海南岛一少数民族。(9)泛指少数民族。参见“岐婆”。(10)见“岐岐”。(11)见“岐嶷”。(12)姓。晋代有岐盛。见《晋书·楚王玮传》。
岐字诗词来源
【岐】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南梁·作者:萧纲《东飞伯劳歌二首 其一》
万乘腾镳警岐路,百壶供帐饯离宫。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初唐·作者: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唐·作者:苏颋《赠彭州权别驾》
阳春半,岐路间,瑶台苑,玉门关。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岐。盛唐·作者:高适《寄宿田家》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盛唐·作者:高适《别韦参军》
岁物萧条满路岐,此行浩荡令人悲。盛唐·作者:高适《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盛唐·作者:李白《灞陵行送别》
江上送行无白璧,临歧惆怅若为分。盛唐·作者: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盛唐·作者:李白《杂曲歌辞 其一 行路难三首》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唐·作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一》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盛唐·作者:皇甫冉《秋日东郊作》
南行更入深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盛唐·作者:皇甫冉《又得云字》
谁堪别后行人尽,唯有春风起路岐。唐·作者:皎然《送僧绎》
忽忆罗浮欲去时,遥指孤云作路岐。唐·作者:皎然《寒栖子歌》
嵩南春遍愁魂梦,壶口云深隔路岐。唐·作者:司空曙《酬崔峒见寄》
伯劳相逐行人别,岐路空归野水流。唐·作者:司空曙《寄胡居士》
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唐·作者:顾况《八月五日歌》
万乘腾镳警岐路,百壶供帐饯离宫。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初唐·作者: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唐·作者:苏颋《赠彭州权别驾》
阳春半,岐路间,瑶台苑,玉门关。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岐。盛唐·作者:高适《寄宿田家》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盛唐·作者:高适《别韦参军》
岁物萧条满路岐,此行浩荡令人悲。盛唐·作者:高适《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盛唐·作者:李白《灞陵行送别》
江上送行无白璧,临歧惆怅若为分。盛唐·作者: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盛唐·作者:李白《杂曲歌辞 其一 行路难三首》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唐·作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一》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盛唐·作者:皇甫冉《秋日东郊作》
南行更入深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盛唐·作者:皇甫冉《又得云字》
谁堪别后行人尽,唯有春风起路岐。唐·作者:皎然《送僧绎》
忽忆罗浮欲去时,遥指孤云作路岐。唐·作者:皎然《寒栖子歌》
嵩南春遍愁魂梦,壶口云深隔路岐。唐·作者:司空曙《酬崔峒见寄》
伯劳相逐行人别,岐路空归野水流。唐·作者:司空曙《寄胡居士》
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唐·作者:顾况《八月五日歌》
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岐】【寅集中】【山字部】 岐; 康熙笔画:7; 页码:页308第24〔古文〕 【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 音跂。【說文】山名。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詩·大雅】率西水滸,至于岐下。【一統志】山有兩岐,故名。【六書故】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禹貢導岍及岐,是也。又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又州名。本雍州地,後爲秦都,漢爲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又路岐也。【釋名】物兩爲岐,在邊爲旁。【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註】道旁出也。【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又峻也。【詩·大雅】克岐克嶷。【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又姓。【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按《集韻》翹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又常支切,音坻。山名。又渠羈切,音奇。地名。又章移切,音支。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从。 【集韻】本作 。【韻會】或作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