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鞌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ān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鞌字寓意

【鞌】 ān 古同“鞍”。

鞌字解释

【鞌】[①][ān][《集韻》於寒切,平寒,影。]亦作“1”。(1)鞍子。(2)古地名。春秋齐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

鞌字诗词来源

【鞌】爱养将士同心肝,䯀骢父马铁锻鞍。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宜城酝酒今行熟,停鞍系马暂栖宿。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二》
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箸下成行。北齐·作者:魏收《挟琴歌》
金鞍向暝欲相连,玉面俱要来帐前。陈朝·作者:陈叔宝《乌栖曲三首 其二》
隔树银鞍喧宝马,分衢玉轴动香车。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南北朝末隋初·作者:卢思道《从军行》
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隋·作者:杨广《江都宫乐歌》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初唐·作者:杨师道《咏马》
薰炉御史出神仙,云鞍羽盖下芝田。初唐·作者: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初唐·作者:武则天《石淙》
娼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初唐·作者: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河腹冰坚防虏骑,边陲雨涷弊征鞍。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六》
怨女鸾孤来绕枕,征夫马健不离鞍。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七》
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欲识前王塔鞍处,正北苗抽一小枝。唐·作者:张说《白杨篇》
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幰驾青牛。初唐·作者:崔液《上元夜六首 其四》
金鞍玉勒骋轻肥,落絮红尘拥路飞。唐·作者:万齐融《三日绿潭篇》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毬来。盛唐·作者:王泠然《寒食篇》

鞌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鞌】【戌集中】【革字部】 鞌;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387第23【唐韻】烏寒切【集韻】【正韻】於寒切, 音安。【說文】馬鞁具也。【玉篇】馬鞌。【廣韻】鞌韉。【前漢·韓安國傳】投鞌高如城者數所。 又地名。【左傳·成二年】戰於鞌。

与鞌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鞌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鞌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