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字的含义
踪字的解释
踪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8
- 拼音:zōng
- 繁体:蹤
- 笔画:15
- 部首:足
踪字寓意
【踪】踪 zōng 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踪影。踪迹。追踪。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踪字解释
【踪】[①][zōng][《廣韻》即容切,平鍾,精。]“從5”的今字。亦作“踪1”。亦作“踨1”。亦作“1”。(1)脚印;踪迹。(2)事迹。(3)痕迹。(4)追随;追踪。(5)量词。幅、卷。专用于书画。(6)用同“縱”。放纵。
踪字诗词来源
【踪】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相。南朝宋·作者:宝志《偈》
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游山宰相书名字,采药仙人留迹踪。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题龟峰山》
长楸尘闇形影遥,上策日明踪迹遍。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苦时潜德来奋踪,群生渴想心忡忡。初唐·作者:陈元光《云龙》
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秘绝踪由。盛唐·作者:李隆基《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 其一》
修成金骨鍊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唐·作者:张果《题登真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唐·作者:张果《题登真洞》
内秘分为上中下,寻踪尽道得玄珠。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三十》
圣运潜符瑞玉龙,自兴云雨更无踪。唐·作者:天宝时人《玉龙子诗》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盛唐·作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七》
度物草筹盈石室,散流佛戒绍遗踪。唐·作者:法进《七言伤大和上》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唐·作者:皎然《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
便道须过大师寺,白莲池上访高踪。唐·作者:皎然《送演上人之抚州觐使君叔》
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唐·作者:皎然《姑苏行》
多少灵踪待穷览,却愁回驭日平西。唐·作者:秦系《云门山》
汉主马踪成蔓草,法王身相示空棺。唐·作者:独孤及《登山谷寺上方答皇甫侍御卧疾阙陪车骑之后》
举头何处望来踪,万仞千山鸟飞远。唐·作者:护国《临川道中》
紫阁西边第几峰,茅斋夜雪虎行踪。中唐·作者:韦应物《荅东林道士》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中唐·作者:张继《宿白马寺》
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游山宰相书名字,采药仙人留迹踪。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题龟峰山》
长楸尘闇形影遥,上策日明踪迹遍。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苦时潜德来奋踪,群生渴想心忡忡。初唐·作者:陈元光《云龙》
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秘绝踪由。盛唐·作者:李隆基《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 其一》
修成金骨鍊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唐·作者:张果《题登真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唐·作者:张果《题登真洞》
内秘分为上中下,寻踪尽道得玄珠。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三十》
圣运潜符瑞玉龙,自兴云雨更无踪。唐·作者:天宝时人《玉龙子诗》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盛唐·作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七》
度物草筹盈石室,散流佛戒绍遗踪。唐·作者:法进《七言伤大和上》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唐·作者:皎然《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
便道须过大师寺,白莲池上访高踪。唐·作者:皎然《送演上人之抚州觐使君叔》
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唐·作者:皎然《姑苏行》
多少灵踪待穷览,却愁回驭日平西。唐·作者:秦系《云门山》
汉主马踪成蔓草,法王身相示空棺。唐·作者:独孤及《登山谷寺上方答皇甫侍御卧疾阙陪车骑之后》
举头何处望来踪,万仞千山鸟飞远。唐·作者:护国《临川道中》
紫阁西边第几峰,茅斋夜雪虎行踪。中唐·作者:韦应物《荅东林道士》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中唐·作者:张继《宿白马寺》
踪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踪】【酉集中】【足字部】 蹤;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229第07【廣韻】卽容切【集韻】【韻會】將容切, 音從。【玉篇】跡也。【釋名】從也。人形從之也。【前漢·揚雄傳】躡三皇之高蹤。○按《說文》無蹤字,古皆以縱爲蹤。詳糸部縱字註。 又【韻補】叶卽王切,音匡。【陸雲·陸府君誄】耽精遐奧,肆志篇章。仰咨遺訓,思齊曩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