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丝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5
  • 部首:

丝字寓意

【丝】 (絲) sī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 )(中国特有的一种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 像的东西:铁。菌。肉。游。 细微,极小:一不苟。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等于千分之一分):毫(喻极少,极小,一点儿)。恩发(f )怨(指极小的恩怨)。 公制长度单位,一米的十万分之一(亦称“忽米”、“道”)。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丝字解释

【丝】[①][sī][《廣韻》息兹切,平之,心。]“1”的繁体字。(1)蚕。(2)泛指像蚕一样的细缕。(3)食品切成状者亦称。(4)线。(5)织品。(6)缫;纺。(7)喻指白发。(8)比喻极微细的东西。(9)量词。相传为古代计之量词。(10)量词。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十为一毫。(11)量词。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12)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丝字诗词来源

【丝】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先秦·作者:无名氏《采葛妇歌》
皦皦练丝退浊污。东汉·作者:崔骃《七言诗》
清丝流管歌玉凫。东汉·作者:刘宏《招商歌》
三春节物始芳菲,游丝细草动春晖。东晋·作者:贺循《赋得庭中有奇树诗》
青骢白马紫丝缰,可怜石桥根柏梁。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九》
朱丝玉柱罗象筵。飞琯促节舞少年。南梁·作者:萧衍《白纻辞二首 其一》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南梁·作者:萧衍《河中之水歌》
青骊白驳的卢马,金羁绿控紫丝鞶。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流叹不寝泪如丝。与君之别终何知。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三》
芙蓉作船丝作䋏,北斗横天月将落。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一》
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青丝白马寿阳来。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普通中童谣》
三日五匹未言迟,衫长腕弱绕轻丝。南北朝·作者:萧诠《赋得婀娜当轩织诗》
白玉鹿卢秋水剑,青丝宛转黄金勒。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门前杨柳乱如丝。直置佳人不自持。南梁·作者:萧绎《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三》
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圆笼袅袅挂青丝,铁钩冉冉胜丹桂。南梁·作者:徐伯阳《日出东南隅行》

丝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丝】【未集中】【糸字部】 絲;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78第02【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 音思。【說文】蠶所吐也。【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書·禹貢】厥貢漆絲。【詩·召南】素絲五紽。【周禮·天官·大宰】 婦化治絲枲。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又【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 【五經文字】絲作 ,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与丝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丝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