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字的含义
誓字的解释
誓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4
- 拼音:shì
- 繁体:誓
- 笔画:14
- 部首:言
誓字寓意
【誓】誓 shì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誓师。誓词。誓愿。誓死。 表示决心的话:发誓。宣誓。立誓。
誓字解释
【誓】[①][shì][《廣韻》時制切,去祭,禪。](1)军中发布有关告戒、约束将士的号令。(2)指告戒、约束将士的言辞。(3)立誓;发誓。(4)盟约;誓言。(5)告诉。(6)接受爵命。(7)谨慎。(8)铭刻,牢记。参见“誓肌”。(9)通“逝”。发语词。(10)通“哲”。(11)文体名。《书》有《甘誓》、《湯誓》、《牧誓》等。
誓字诗词来源
【誓】双去双还誓不移,长袖拂面为君施。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四 冬白纻》
誓师刘旅赫灵断。率兹八百驱十乱。南梁·作者:沈约《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四 道亡》
克肌克骨誓不退。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四》
烧指练臂自盟誓。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四》
行路难,行路难,誓令氛祲静皋兰。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魅鬼昔年诚誓否?至今犹说鬼肩栽。唐·作者:张九龄《游洞门题陈氏丹台诗》
一符君德应明时,一契吾真誓幽适。盛唐·作者:权澈《琵琶泓石壁诗刻》
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唐·作者:韩襄客《闺怨诗》
妾家夫婿经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盛唐·作者:高适《秋胡行》
誓将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盛唐·作者:高适《秋胡行》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盛唐·作者:李白《山鹧鸪词》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盛唐·作者:王维《老将行》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盛唐·作者:王维《燕支行》
长沙佛前发弘誓,定光菩萨示冥契。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唐·作者: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雷宗永闭关。中唐·作者:李端《题觉公新兰若》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中唐·作者:杨巨源《赠李傅》
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中唐·作者:杨巨源《赠史开封》
昔年曾到大海游,为采摩尼誓恳求。唐·作者: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九十八》
道心不退故传君,立誓约言亲洒血。唐·作者:钟离权《赠吕洞宾》
誓师刘旅赫灵断。率兹八百驱十乱。南梁·作者:沈约《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四 道亡》
克肌克骨誓不退。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四》
烧指练臂自盟誓。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四》
行路难,行路难,誓令氛祲静皋兰。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魅鬼昔年诚誓否?至今犹说鬼肩栽。唐·作者:张九龄《游洞门题陈氏丹台诗》
一符君德应明时,一契吾真誓幽适。盛唐·作者:权澈《琵琶泓石壁诗刻》
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唐·作者:韩襄客《闺怨诗》
妾家夫婿经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盛唐·作者:高适《秋胡行》
誓将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盛唐·作者:高适《秋胡行》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盛唐·作者:李白《山鹧鸪词》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盛唐·作者:王维《老将行》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盛唐·作者:王维《燕支行》
长沙佛前发弘誓,定光菩萨示冥契。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唐·作者: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雷宗永闭关。中唐·作者:李端《题觉公新兰若》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中唐·作者:杨巨源《赠李傅》
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中唐·作者:杨巨源《赠史开封》
昔年曾到大海游,为采摩尼誓恳求。唐·作者: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九十八》
道心不退故传君,立誓约言亲洒血。唐·作者:钟离权《赠吕洞宾》
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誓】【酉集上】【言字部】 誓;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162第01〔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 時制切,音逝。【說文】約束也。【六書統】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韻】約信也。【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傳】誓,戒也。軍旅曰誓。【左傳·閔二年】誓軍旅。【註】宣號令也。【禮·曲禮】約信曰誓。【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又【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註】戒謹也。 又【玉篇】命也。【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嗣,樹子不易也。 又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註】誓戒,要之以 ,重失禮也。 又男女私約亦曰誓。【詩·國風】信誓旦旦。 又【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又人名。【史記·秦始皇紀】高誓,古仙人名。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又食列切,音舌。義同。考證:〔【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鄭箋】誓戒,要之 ,重失禮也。〕 謹按周禮註不名爲箋,鄭箋謹改註。要之下照原文增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