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字的含义
鑿字的解释
鑿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27
- 拼音:záo
- 繁体:鑿
- 笔画:28
- 部首:金
鑿字寓意
【鑿】鑿 záo 见“凿”。
鑿字解释
【鑿】[①][záo][《廣韻》在各切,入鐸,從。]“凿1”的繁体字。(1)凿子。打孔、挖槽的工具。(2)古代黥刑刑具。(3)指黥刑。(4)穿空;打孔。(5)引申指冲击;冲刷。(6)斫,伤害。(7)穿凿附会。(8)指耳、目、口、鼻、心。一说指情感。参见“五鑿”、“六鑿”。(9)挖掘;开凿。(10)指凿井而饮。(11)指井。(12)开拓。参见“鑿空”。(13)弯起手指节骨敲击。(14)更改。参见“鑿行”。[②][zào][záo][《集韻》七到切,去号,從。]“凿2”的繁体字。(1)(今读záo)榫眼。(2)隧道。[③][zuò][《廣韻》則落切,入鐸,精。]“凿3”的繁体字。(1)鲜明貌。(2)确实。(3)通“糳”。舂成精米。(4)指精米。[④][zú][《廣韻》昨木切,入屋,從。]“凿4”的繁体字。(1)镌刻;雕镂。(2)通“鏃”。箭头。
鑿字诗词来源
【鑿】凿石见火能几时。汉·作者:两汉乐府《古乐府诗》
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蹛林。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凿处若教当要路,为君常济往来人。初唐·作者:郭震《野井》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初唐·作者:沈佺期《入少密溪》
豳歌七月王风始,凿冰藏用昭物轨,四时不忒千万祀。初唐·作者:富嘉谟《明冰篇》
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昆明凿汉年。唐·作者:韦元旦《兴庆池侍宴应制》
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唐·作者:赵彦昭《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毬。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盛唐·作者:王泠然《汴堤柳》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盛唐·作者:王泠然《夜光篇》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盛唐·作者:高适《送杨山人归嵩阳》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唐·作者: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一》
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唐·作者: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盛唐·作者:皇甫冉《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
山凿落兮眇嵚岑,云溶溶兮木棽棽。唐·作者:元结《引极三首 其二 望仙府》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中唐·作者:韦应物《学仙二首 其二》
当念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中唐·作者:韦应物《夏冰歌》
徒壮洪钟秘高阁,万金费尽工雕凿。中唐·作者:卢纶《慈恩寺石磬歌》
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蹛林。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凿处若教当要路,为君常济往来人。初唐·作者:郭震《野井》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初唐·作者:沈佺期《入少密溪》
豳歌七月王风始,凿冰藏用昭物轨,四时不忒千万祀。初唐·作者:富嘉谟《明冰篇》
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昆明凿汉年。唐·作者:韦元旦《兴庆池侍宴应制》
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唐·作者:赵彦昭《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毬。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盛唐·作者:王泠然《汴堤柳》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盛唐·作者:王泠然《夜光篇》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盛唐·作者:高适《送杨山人归嵩阳》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唐·作者: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一》
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唐·作者: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盛唐·作者:皇甫冉《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
山凿落兮眇嵚岑,云溶溶兮木棽棽。唐·作者:元结《引极三首 其二 望仙府》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中唐·作者:韦应物《学仙二首 其二》
当念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中唐·作者:韦应物《夏冰歌》
徒壮洪钟秘高阁,万金费尽工雕凿。中唐·作者:卢纶《慈恩寺石磬歌》
鑿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鑿】【戌集上】【金字部】 鑿; 康熙笔画:27; 页码:页1327第29〔古文〕 【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 音昨。【廣韻】鏨也。【古史考】孟莊子作鑿。【師古曰】鑿所以穿木也。 又【說文】穿木也。【易·繫辭·刳木爲舟疏】刳鑿其中。 又【詩·豳風】二之日鑿冰冲冲。【朱註】鑿冰,取冰於山也。 又黥 。【前漢· 法志】其次用鑽鑿。【註】鑿,黥 也。 又開也。【前漢·張騫傳】然騫鑿空。【註】鑿,開也。空,通也。騫始開通西域道也。 又造也。【公羊傳·成十三年】公鑿行也。【註】鑿,猶更造之意。【釋文】鑿,在洛反。猶造意也。 又【韻會】六情曰六鑿。【莊子·外物篇】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註】六情也。 又【正字通】恣意不求合義理,謂之鑿。【孟子】爲其鑿也。【前漢·禮樂志】以意穿鑿。 又書名。緯書有【乾坤鑿度】。 又【廣韻】則落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 音作。【集韻】鮮明貌。【詩·唐風】白石鑿鑿。【傳】鑿鑿,鮮明貌。【釋文】鑿,子洛反。 又【九章算術】粟率五十,鑿二十四。言粟五斗,爲米二斗四升。【左傳·桓二年】粢食不鑿。【註】不精鑿。【釋文】鑿,子洛反。【杜甫詩】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 又【廣韻】【集韻】 昨木切,音族。【廣韻】鑿鏤花葉。 又【集韻】【韻會】【正韻】 在到切,漕去聲。【集韻】穿空也。【增韻】孔寵。【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輻,量其鑿深以爲輻廣。【釋文】鑿,曹報反。又如字。【前漢·楚元王傳】羊入其鑿。【師古註】鑿,在到反。謂所穿冢藏者。【楚辭·九辯】何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攺鑿。獨耿介而不隨兮,願慕先聖之遺敎。 又【集韻】七到切,音操。宂也。 又【唐韻正】平聲,音漕。【水經注】桓 有問鼎之志,乃漕一洲,以充百數。漕卽鑿字。 又【韻補】叶脞五切,租上聲。【易林】鉛刀攻玉,無不鑽鑿。龍體具舉,魯班爲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