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锣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7
  • 拼音:luó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锣字寓意

【锣】 (鑼) luó 一种乐器,铜制,像盘,用槌子敲打出来:鼓经(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鼓喧天。紧密鼓。

锣字解释

【锣】[①][luó][《廣韻》魯何切,平歌,來。]亦作“1”。亦作“1”。“1”的繁体字。(1)指沙。(2)打击乐器。形状如平而浅的铜盘,用槌敲打。

锣字诗词来源

【锣】张眉努目喧破锣。牵翁及母怕你么。唐·作者:释寰中《悉昙颂 其四 俗流悉昙章八首》
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鹖䭔锣古䭃头。晚唐·作者:李日新《题仙娥驿》
铜砂锣里油清净,照见尘中旧主人。北宋·作者:释善清《颂二首 其一》
铜砂锣里落盛油,生菜还他萝卜头。北宋·作者:释慧勤《砂锣盛油》
椎锣擂鼓转船头,席卷波翻喊激流。南宋·作者:释道颜《颂古八首 其四》
典衣买酒饷三老,槌鼓鸣锣人看好。南宋·作者:陈造《谢朱宰借船》
三月召龙频鼓锣,喜作小雨恨不多。南宋·作者:叶适《送陈子云通判三首 其三》
又被锣声送上竿,者番难似旧时难。南宋·作者:曹豳《上竿诗》
铜沙锣里满盛油,故国山河在眼头。南宋·作者:释慧开《偈颂八十七首 其七十五》
脚腿壮肥身巨■,当头起线叫如锣。宋末元初·作者:贾似道《论土狗形》
万舸军中焉用汝,一声锣罢竟何之。宋末元初·作者:王奕《和叠山舟过澛港》
三声锣响三更后,不见人呼大魏王。宋末元初·作者:汪元量《越州歌二十首 其八》
鼻孔眼睛都要见,铜砂锣里满盛油。南宋·作者:释如珙《颂古四十五首 其三十二》
两髯咆哮气敌虎,击鼓鸣锣竟何计。元初·作者:贡奎《度闸行》
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元·作者:无名子《嘲廉访司官》
作戏敲锣。聒耳笙歌。元·作者:佚名《紫花儿序》
小二哥敲锣击鼓。使牛儿箫笛乱吹。元·作者:佚名《插花三台令》
我打一更鼓儿鼕鼕鼕。一棒锣声嘡嘡嘡。元·作者:佚名《金钱花》
君不见港边锣鼓震天闻,子女惊惶哭出门。元·作者:叶兰《石港行》
皮囊乳酒锣锅肉,奴视山阴对角羊。元·作者:杨允孚《滦京杂咏一百八首 其六十五》

锣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锣】【戌集上】【金字部】 鑼; 康熙笔画:27; 页码:页1328第06【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 音羅。【廣韻】鈔鑼,器也。【正字通】築銅爲之,形如盆,大者聲揚,小者聲殺。樂書有銅鑼。自後魏宣武以後,有銅鈸沙羅,沙羅卽 鑼。【六書故】今之金聲,用於軍旅者。亦以爲盥盆。

与锣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锣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