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羅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0
  • 拼音:luó
  • 繁体:
  • 笔画:19
  • 部首:

羅字寓意

【羅】 luó 见“罗”。

羅字解释

【羅】[①][luó][《廣韻》魯何切,平歌,來。]“罗1”的繁体字。(1)捕鸟的网。(2)指捕兽的网。(3)张网捕鸟。(4)罗致;招请。(5)包罗。(6)约束,防范。(7)陈列。(8)分布;分散。(9)阻止;遮拦。(10)稀疏而轻软的丝织品。(11)细筛的一种。(12)用罗筛东西。(13)英语gross省音译。量词。十二打为一罗。(14)通“罹”。遭遇。(15)通“罹”。忧愁。(16)通“蘿”。女萝。(17)用同“鑼”。打击乐器,铜制。(18)用同“籮”。竹编的器物。(19)古国名。熊姓,在今湖北宜城西。春秋时为楚所灭。(20)姓。[②][luo˙]“罗2”的繁体字。语气词。

羅字诗词来源

【羅】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先秦·作者:无名氏《采葛妇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战国楚国·作者:屈原《九歌 其九 山鬼》
罗衣綷粲金翠华。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五》
双袂齐举鸾凤翔,罗裙飘遥昭仪光。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纤罗雾縠垂羽衣。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一》
卷幌结帷罗玉筵。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二》
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三》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三》
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南朝宋·作者:刘铄《白纻曲》
寒闺昼密罗幌垂,婉容丽色心相知。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四 冬白纻》
圆案方丈粲星罗。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道我六穗罗八珍。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初同末异忧愁多。穷巷恻怆沈汨罗。南朝宋·作者:吴迈远《楚朝曲》
琴瑟未调心已悲,任罗胜绮强自持。南朝宋·作者:汤惠休《白纻歌三首 其一》
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南朝宋·作者:汤惠休《白纻歌三首 其三》
声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南齐·作者:王俭《齐白纻辞》
朱丝玉柱罗象筵。飞琯促节舞少年。南梁·作者:萧衍《白纻辞二首 其一》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南梁·作者:萧衍《东飞伯劳歌》
君不见上林苑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当知此时动妾思,惭使罗袂拂君衣。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二》

羅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羅】【未集中】【网字部】 羅;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950第12【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 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又【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又【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 又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又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又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又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又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又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又【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又【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

与羅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羅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