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隆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lóng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隆字寓意

【隆】 lóng 盛大,厚,程度深:冬。重(zh恘g )。 兴(x塶g )盛:兴盛(sh坣g )。 高,高起:起。穹。准(高鼻梁)。 尊崇:师。 姓。

隆字解释

【隆】[①][lóng][《廣韻》力中切,平東,來。](1)丰大。参见“富”。(2)高;突起。(3)谓使之高,增高。(4)盛,兴盛。(5)谓使兴盛。(6)多,丰厚。(7)深,深厚。(8)尊崇,尊重。(9)指至尊。(10)显达;显赫。(11)成长;使成长。参见“就”。(12)象声词。常形容雷声或炮声。(13)方言。整个儿。(14)通“降”。下;下降。(15)通“鬨”。(16)地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

隆字诗词来源

【隆】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先秦·作者:无名氏《河梁歌》
钦哉昊天德不隆。承命任禹写中宫。汉·作者:无名氏《神人畅》
石纵横兮流洄洄,波隆隆兮声若雷。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年亦耆艾业亦隆。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六》
大宋兴隆膺灵符。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凤凰衔书伎辞》
纬武经文隆景化,登祥荐祉启丰年。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 舒和》
愿允丹诚赐灵药,方期久视御隆周。初唐·作者:武则天《游仙篇》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初唐·作者:武则天《郊庙歌辞 武后明堂乐章 徵音》
行义显亲亲以尊,隆恩敦君君以仁。初唐·作者:陈元光《恩义操 其一》
千年执象寰瀛泰,七日为人庆赏隆。初唐·作者:李乂《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唐·作者:耿湋《发绵津驿》
隆楼杰阁磊嵬高,天风飘飘吹我过。中唐·作者:韩愈《记梦》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中唐·作者:李贺《高轩过》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中唐·作者:李贺《官街鼓》

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隆】【戌集中】【阜字部】 隆;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356第22【唐韻】力中切【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 音癃。【說文】豐大也。 又【玉篇】中央高也。【爾雅·釋山】宛中隆。【疏】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 又【戰國策】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又與窿通。【正韻】穹窿,天勢。本作隆。【司馬相如·上林賦】穹隆雲橈。 又【玉篇】盛也。【禮·檀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史記·封禪書】文王攺制,爰周郅隆。【前漢·武帝紀】迫隆冬至。【註】隆冬,猶言盛冬也。 又【禮·祭義】頒禽隆諸長者。【註】隆,猶多也。 又【荀子·致士篇】君者,國之隆也。【註】隆,猶尊也。【史記·平準書】方隆貴用事。 又【前漢·王莽傳】臣莽夙夜隆就孺子。【註】隆,長也。言成就之,使其長大也。 又厚也。【後漢·皇后傳】使後世不見隆薄進退之隙。 又【前漢·五行志】沛城鐵官鑄鐵,鐵不下,隆隆如雷聲。 又地名。【史記·晉世家】齊伐魯,取隆。【註】隆,卽龍也。魯地有隆山。 又州名。後周陵州,宋升隆州。 又豐隆,雷師。【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宓妃之所在。【正韻】靊霳,本作豐隆。 又與南通。【淮南子·俶眞訓】終南作終隆。 又叶盧王切,音郞。【道藏歌】但聞仙道貴,不聞鬼道隆。謠歌參天氣,賈生元正章。 又叶閭承切,音棱。【陸雲·贈孫世顯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隆。雲根可棲,樂此隈岑。考證:〔【戰國策】雖隆薛之誠到於天〕 謹照原文誠改城。〔【荀子·臣道篇】君者,國之隆也。〕 謹照原書臣道篇改致士篇。

与隆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隆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