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鐘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0
  • 拼音:zhōng
  • 繁体:
  • 笔画:20
  • 部首:

鐘字寓意

【鐘】 zhōng 见“钟”①③。

鐘字解释

【鐘】[①][zhōng][《廣韻》職容切,平鍾,章。]“钟2”的繁体字。“鈡1”的繁体字。亦作“銿1”。(1)古代乐器。青铜制,悬挂于架上,以槌叩击发音。祭祀或宴享时用。战斗中亦用以指挥进退。西周中期开始有十几个大小成组的称编钟,大而单一的称特钟。(2)梵语Ghant的意译。佛寺悬挂的钟。多用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3)泛指击以报时的钟。(4)指鸣钟。(5)计时的器具。比表大,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6)指钟点,时间。(7)古容量单位。

鐘字诗词来源

【鐘】撞钟伐鼓声中诗。宗室广大日益滋。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阴阳分兮钟律滋。星月列兮有四时。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鼓钟嘈囋赵女歌。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五》
征钟落地桓迸走。魏晋·作者:无名氏《安帝元兴初童谣》
击钟以俟惟大国。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握中清酒马脑钟,裾边杂佩琥珀龙。南梁·作者:萧子显《乌栖曲应令三首 其一》
道人闻之夜打钟。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孝昭时童谣》
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六》
日暮歌钟恒不倦,处处行乐为时康。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舒和》
笙歌籥舞属年韶,鹭鼓凫钟展时豫。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青帝角音 舒和》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初唐·作者:杜审言《大酺 其一》
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初唐·作者:沈佺期《从幸香山寺应制》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初唐·作者:沈佺期《邙山》
两司谬忝谢钟裴,礼乐铨管效涓埃。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乾坤正气钟圣物,聪明天纵临生民。初唐·作者:陈元光《圣作物睹》
钩陈周卫俨旌旄,钟镈陶匏声殷地。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六钟翕协六变成,八佾徜徉八风生。唐·作者:张说《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舒和》
䌽胜年年逢七日,酴醾岁岁满千钟。初唐·作者:阎朝隐《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鐘】【戌集上】【金字部】 鐘;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323第02【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 音鍾。【說文】樂鐘也。【廣韻】世本曰:垂作鐘。【釋名】鐘,空也。內空受氣多,故聲大也。【詩·周南】鐘鼓樂之。 又【韻會】律名,黃鐘十一月,夾鐘二月,林鐘六月,應鐘十月。◎按《周》《禮》皆作鍾,古字通用。互詳前鍾字註。 又地名。【春秋·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鐘。【註】夫鐘,郕地。 又山名。【廣輿記】鐘山屬金陵。 【集韻】或作銿。

与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