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触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chù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触字寓意

【触】 (觸) chù 抵、顶:抵。“羝羊藩,赢其角”。 碰,撞:礁。电。动。摸。发。犯。怒。 遇着:接觉(ju )。目惊心。角(ji僶 )。景生情。类旁通。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感。忽有所

触字解释

【触】[①][chù][《廣韻》尺玉切,入燭,昌。]“1”的今字。“1”的繁体字。(1)用角顶物。(2)撞,碰。(3)接。(4)遇到;遭受。(5)动;引起。(6)犯,冒犯。(7)距离。(8)佛教语。六尘之一,即身根所生之感受。(9)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参见“觸蠻”。(10)通“濁”。(11)姓。战国赵有龙。见《史记·赵世家》。

触字诗词来源

【触】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
波影杂霞无定色,湍文触岸不成圆。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骑王白象触王瞋。先师知意不与言。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初唐·作者:李适《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唐·作者:本净《见闻觉知偈》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盛唐·作者: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盛唐·作者:李白《鸣雁行》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唐·作者: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抵触。唐·作者:杜甫《赤霄行》
来观新月依清室,欲漱香泉护触瓶。唐·作者:皎然《酬秦山人赠别二首 其一》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唐·作者:皎然《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莫言此中长汎汎,终当结实触王舟。唐·作者:常衮《浮萍赋附歌》
莫遣儿童触琼粉,留待幽人回日看。中唐·作者:韦应物《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
古刀幽磬初相触,千珠贯断落寒玉。中唐·作者:韦应物《五弦行》
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中唐·作者:卢纶《难绾刀子歌》
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还知旧触邪。唐·作者:崔峒《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唐·作者:孙誧《一行算法》
绣帘朱毂逢花住,锦幨银珂触雨游。唐·作者:于鹄《长安游》
触处不如别处乐,可怜秋月照江关。中唐·作者:王建《田侍郎归镇 其七》

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触】【酉集上】【角字部】 触;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143第02【古今注】音紅。白魚赤尾者曰触。一曰魧。或曰雌者曰白魚,雄者曰触魚。亥集有 字,同。魧,原从角从亢作。又 ,魧字之譌。(觸)〔古文〕 【唐韻】尺玉切【集韻】【韻會】樞玉切, 衝入聲。【說文】牴也。【易·大壯】羝羊觸籓。【前漢·元帝紀】去禮義,觸 法。【荀子·議兵篇】觸之者角摧。【揚子·太 經】星辰不相觸。 又【玉篇】據也。【增韻】污也。 又觸衣。【本草綱目】褌襠,一名觸衣。 又人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以師觸。【註】樂師名。 又姓。【史記·趙世家】左師觸龍。 又【集韻】昌句切,芻去聲。亦牴也。【揚雄·羽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牴觸,熊羆之拏攫,虎豹之凌遽。觸叶遽,遽音詎。師古讀。 【集韻】亦作觕。(觸)考證:〔【揚雄·校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抵觸。〕 謹照原 書校獵賦改羽獵賦。

与触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触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