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字的含义
詭字的解释
詭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3
- 拼音:guǐ
- 繁体:詭
- 笔画:13
- 部首:言
詭字寓意
【詭】詭 guǐ 见“诡”。
詭字解释
【詭】[①][guǐ][《廣韻》過委切,上紙,見。]“诡1”的繁体字。亦作“謉4”。(1)责成;要求。(2)罪责。(3)欺诈;假冒。(4)奇异;差异。(5)违背;相反。(6)变易;变换。(7)毁伤。(8)传说中的兽名。(9)羊后胫骨部位名。(10)姓。春秋时周有诡诸,见《左传·庄公十六年》。
詭字诗词来源
【詭】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盛唐·作者:李白《鞠歌行》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唐·作者: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
黯黯凌空魑魅怕,销尽邪魔并诡诈。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十二》
境清物老自可爱,何必诡怪穷根源。北宋·作者:欧阳修《升天桧》
兵家诡诈尽如此,利害今人自不殊。北宋·作者:邵雍《孙庞二将》
好句定知酬不得,尽将奇诡入冥搜。北宋·作者:文同《太博孙公游火井因寄》
形容诡怪蛇虺乱,声音丑恶鸱枭鸣。北宋·作者:文同《凤山古祠》
草木枝叶自殊别,禽虫羽毛亦奇诡。北宋·作者:文同《自斜谷第一堰溯舟上观石门两岸奇峰最为佳绝》
君不见蟠木但以左右为先容,能令人意尚奇诡。北宋·作者:刘敞《鲁风二首时闻孔中丞卒 其二》
才不盖人行不诡,谦损涵纳海之水。北宋·作者:赵瞻《郭林宗故宅》
精神气韵信瑰诡,毫发轻浓皆彷佛。北宋·作者:苏颂《和诸君观画鬼拔河》
寓言本为大方设,吊诡难与常人论。北宋·作者:苏颂《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萝茑冥冥荫演迤,稍上寻源出奇诡。北宋·作者:王安石《我所思寄黄吉甫》
问此谁主何其精,恢奇谲诡多可喜。北宋·作者:王安石《和吴冲卿鸦鸣树石屏》
欣然把手相与闲,所愿此时无一诡。北宋·作者:王安石《示平甫弟》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北宋·作者:王安石《彼狂》
楚贡来迟诡问江,汉收群策士心降。北宋·作者:刘攽《次韵王介甫金陵怀古四首 其三》
乃覃精义述讲疏,直论雄心非诡随。北宋·作者:吕陶《贻草莱章察》
古今无物为真乐,出处何心更诡随。北宋·作者:王安国《缭垣》
今夕沙汀好栖息,弋人诡计未能成。北宋·作者:韦骧《闻新雁》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唐·作者: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
黯黯凌空魑魅怕,销尽邪魔并诡诈。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十二》
境清物老自可爱,何必诡怪穷根源。北宋·作者:欧阳修《升天桧》
兵家诡诈尽如此,利害今人自不殊。北宋·作者:邵雍《孙庞二将》
好句定知酬不得,尽将奇诡入冥搜。北宋·作者:文同《太博孙公游火井因寄》
形容诡怪蛇虺乱,声音丑恶鸱枭鸣。北宋·作者:文同《凤山古祠》
草木枝叶自殊别,禽虫羽毛亦奇诡。北宋·作者:文同《自斜谷第一堰溯舟上观石门两岸奇峰最为佳绝》
君不见蟠木但以左右为先容,能令人意尚奇诡。北宋·作者:刘敞《鲁风二首时闻孔中丞卒 其二》
才不盖人行不诡,谦损涵纳海之水。北宋·作者:赵瞻《郭林宗故宅》
精神气韵信瑰诡,毫发轻浓皆彷佛。北宋·作者:苏颂《和诸君观画鬼拔河》
寓言本为大方设,吊诡难与常人论。北宋·作者:苏颂《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萝茑冥冥荫演迤,稍上寻源出奇诡。北宋·作者:王安石《我所思寄黄吉甫》
问此谁主何其精,恢奇谲诡多可喜。北宋·作者:王安石《和吴冲卿鸦鸣树石屏》
欣然把手相与闲,所愿此时无一诡。北宋·作者:王安石《示平甫弟》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北宋·作者:王安石《彼狂》
楚贡来迟诡问江,汉收群策士心降。北宋·作者:刘攽《次韵王介甫金陵怀古四首 其三》
乃覃精义述讲疏,直论雄心非诡随。北宋·作者:吕陶《贻草莱章察》
古今无物为真乐,出处何心更诡随。北宋·作者:王安国《缭垣》
今夕沙汀好栖息,弋人诡计未能成。北宋·作者:韦骧《闻新雁》
詭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詭】【酉集上】【言字部】 詭;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158第03【唐韻】過委切【集韻】【韻會】【正韻】古委切, 音垝。【說文】責也。【前漢·京房傳】臣出守郡,自詭效功。【師古註】自以爲憂責也。【孔融·薦禰衡表】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繫單于。【註】自責必繫單于也。 又【玉篇】欺也,謾也。【類篇】詐也。【穀梁傳·文六年】詭辭而出。【註】不以實吿人。 又【玉篇】怪也。【莊子·齊物論】是其言也,其名爲弔詭。【註】弔詭,至怪也。 又【增韻】異也。【前漢·劉輔傳】此其言必有卓詭切至當聖心者。【師古註】詭,異於衆也。【後漢·班固傳】殊形詭制。【註】詭,異也。 又違也。【前漢·董仲舒傳】有所詭於天之理與。【師古註】違也。 又毀也。【後漢·班固傳論】固之序事不激詭。【註】激,揚。詭,毀也。 又【廣雅】詭隨,小惡也。【詩·大雅】無縱詭隨。【註】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 又【廣韻】橫射物爲詭遇。【孟子】爲之詭遇。【趙註】橫而射之也。【朱註】不正而與禽遇也。 又譎詭,變化也。【張衡·東京賦】瑰異譎詭。 又【廣雅】詭犀,總也。總,音思。 又【正韻】戾也。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司詭星出西方。【孟康註】星大而有尾,兩角,熒惑之精也。 又邑名。【史記·秦始皇紀】將軍蒙騖,攻魏氏畼有詭。【註】畼有詭,魏邑名。 又姓。【左傳·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註】詭諸,周大夫。夷,采地名。 又人名。【史記·齊世家】桓公長衞姬生無詭。【左傳】作無虧。 又通作恑。【陸機·辯亡論】古今詭趣。【註】詭,變也。同恑。 【集韻】或作謉、譌。【正韻】亦作佹、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