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眾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zhòng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眾字寓意

【眾】 zhòng 同“众”。

眾字解释

【眾】[①][zhòng][《廣韻》之仲切,去送,章。]亦作“1”。“众1”的繁体字。(1)多。(2)集中;增多。(3)广泛;普遍。(4)众人,群众。(5)指诸事,万事。(6)指百官;群臣。(7)兵;军队。(8)指丁壮可为兵者。(9)汉代军赋编制的一种。(10)佛教称其教徒的人数。(11)量词。个。(12)量词。群;行。(13)量词。种。(14)通“終”。既。表示并列关系。(15)通“終”。始终;一直。(16)通“終”。尽;完结。(17)连词。通“縱”。参见“衆然”。(18)姓。明有众心悦。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

眾字诗词来源

【眾】士众灭兮名已隤。西汉·作者:李陵《歌》
忠谏行兮正不邪,众妾夸兮继嗣多。汉·作者:无名氏《列女引》
众星累累如连贝。江河四海如衣带。汉·作者:两汉乐府《古博异辩游》
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戢兵革。孙吴·作者:韦昭《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六 克皖城》
胜幡法鼓萦且击,智师道众纷以驰。南齐·作者:王融《努力门诗》
鸣弦捣捩发初异,挑琴欲吹众曲殊。南梁·作者:萧纲《乌夜啼》
众仙就朝于瑶水,群帝受享于明庭。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六》
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不畏官军十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隋·作者:无名氏《长白山歌》
烦气众生人得真。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众生禀气各自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番息众多满地池。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兴兵动众围圣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太上慈悯怜众生。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兴兵动众来向家。离舍百里见莲花。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六》
城郭如故时人非。观者众多知我谁。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八》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初唐·作者:文德皇后《春游曲》
别有众中称黜帝,天上人间少流例。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千回鸟信说众诸,百过莺啼说长短。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长短众诸判不寻,千回百过浪关心。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眾】【午集中】【目字部】 眾;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807第15〔古文〕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 之仲切,終去聲。【說文】多也。【徐曰】國語三人爲眾。數成於三也。【易·說卦】坤爲眾。【疏】取其地載物非一也。【書·湯誓】格爾眾庶。【詩·周頌】命我眾人。【黌山子損益篇】寡者,爲人上者也。眾者,爲人下者也。 又眾雨。【禮·月令·淫雨蚤降註】雨三日以上爲霖,今月令曰眾雨。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婁爲聚眾。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安眾縣,秦置,屬南陽郡。 又【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 音終。義同。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眾,一名秫。稷之黏者也。又濼,一名貫眾,藥草也。 又姓。【左傳】有眾仲,眾父,以字爲氏。 又叶諸良切,音章。【道藏歌】攜袂明眞館,仰期無上皇。北鈞唱羽人,玉女粲賢眾。 又叶諸仍切,音蒸。【揚子·太 經】減於艾無以涖眾也,減黃貞臣道丁也。 又叶才淫切,音琴。【揚子·太 經】減其儀欲自禁也,減於艾無以涖眾也。 【正字通】从橫目,从 ,人數多也。目,數也。字彙作衆,列血部,非。

与眾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眾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