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字的含义
蹴字的解释
蹴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9
- 拼音:cù
- 繁体:蹴
- 笔画:19
- 部首:足
蹴字寓意
【蹴】蹴 cù 踢:蹴鞠(踢球)。 踏:蹴踏。一蹴而就。
蹴字解释
【蹴】[①][cù][《廣韻》七宿切,入屋,清。][《廣韻》子六切,入屋,精。]亦作“踓2”。亦作“蹵1”。(1)踩;踏。(2)踢。(3)追逐;追踪。(4)惊惭不安貌。参见“蹴然”。(5)方言。折。(6)同“蹙”。促,靠近。(7)同“蹙”。狭窄。参见“蹴尖”。(8)同“蹙”。减缩,削弱。(9)同“蹙”。催促。(10)同“蹙”。聚拢,皱缩。(11)见“蹴躇”。[②][zú][《集韻》就六切,入屋,從。]亦作“蹵2”。恭敬貌。参见“蹴2然”。
蹴字诗词来源
【蹴】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鞦韆。盛唐·作者: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盛唐·作者:高适《画马篇》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盛唐·作者: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唐·作者:杜甫《城西陂泛舟》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唐·作者:杜甫《清明二首 其二》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唐·作者:杜甫《高都护骢马行》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唐·作者: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东西南北百里间,髣髴蹴踏寒山空。唐·作者:杜甫《冬狩行》
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唐·作者:皎然《张伯高草书歌》
原头猎火夜相向,马蹄蹴蹋层冰上。唐·作者:戴叔伦《边城曲》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中唐·作者:李端《胡腾儿》
蹴踏青云寻入仕,萧条白发且飞觞。中唐·作者:刘禹锡《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鹰爪攫鸡鸡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唐·作者:白居易《代鹤荅》
何况蚩尤之蹴蹋,安得不以熊罴战。中唐·作者:元稹《有酒十章 其七》
蹴鞠场边芳草短,鞦韆树下落花多。唐·作者:无名氏《句》
水蹴危梁翠拥沙,钟声微径入深花。五代·作者:贯休《春游灵泉寺》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其五》
云间影过鞦韆女,地上声喧蹴鞠儿。晚唐·作者:曹松《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散拽禅师来鞠蹴,乱拖游女上秋千。北宋·作者:潘阆《句》
尘微蹴鞠人将散,雨细鞦韆索半垂。北宋·作者:夏竦《寒食》
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盛唐·作者:高适《画马篇》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盛唐·作者: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唐·作者:杜甫《城西陂泛舟》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唐·作者:杜甫《清明二首 其二》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唐·作者:杜甫《高都护骢马行》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唐·作者: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东西南北百里间,髣髴蹴踏寒山空。唐·作者:杜甫《冬狩行》
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唐·作者:皎然《张伯高草书歌》
原头猎火夜相向,马蹄蹴蹋层冰上。唐·作者:戴叔伦《边城曲》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中唐·作者:李端《胡腾儿》
蹴踏青云寻入仕,萧条白发且飞觞。中唐·作者:刘禹锡《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鹰爪攫鸡鸡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唐·作者:白居易《代鹤荅》
何况蚩尤之蹴蹋,安得不以熊罴战。中唐·作者:元稹《有酒十章 其七》
蹴鞠场边芳草短,鞦韆树下落花多。唐·作者:无名氏《句》
水蹴危梁翠拥沙,钟声微径入深花。五代·作者:贯休《春游灵泉寺》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其五》
云间影过鞦韆女,地上声喧蹴鞠儿。晚唐·作者:曹松《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散拽禅师来鞠蹴,乱拖游女上秋千。北宋·作者:潘阆《句》
尘微蹴鞠人将散,雨细鞦韆索半垂。北宋·作者:夏竦《寒食》
蹴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蹴】【酉集中】【足字部】 蹴;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233第36【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子六切,音噈。【說文】躡也。【孟子】蹴爾而與之。【趙岐註】蹴,蹋也。【後漢·梁冀傳】六博蹴鞠。【註】《劉向·別錄》蹴鞠者,傳言黃帝時所作。或曰起戰國時。【類篇】或作蹙。 又【廣韻】七宿切【集韻】七六切, 音 。義同。 又【集韻】【類篇】 就六切,音摵。蹴然,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