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蹙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8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8
  • 部首:

蹙字寓意

【蹙】 cù 紧迫:穷。 皱,收缩:眉。额。皱。缩。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局促不安:

蹙字解释

【蹙】[①][cù][《廣韻》子六切,入屋,精。]亦作“1”。(1)接近;迫近。(2)促急;紧迫。(3)引申为短促。(4)逼迫;追逼。(5)困窘;窘迫。(6)愁苦貌。(7)恭敬谨慎貌。(8)指不安貌。(9)缩小;减削。(10)狭窄;狭小。(11)屈聚;收拢。(12)常指眉头皱拢。(13)成;成就。(14)一种刺绣方法。刺绣时紧拈其线,使之紧密匀贴。(15)通“蹴”。踢;踏。

蹙字诗词来源

【蹙】呼吸嚬蹙反侧难。茵褥滋味不复安。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十》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盛唐·作者:李白《横江词六首 其六》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盛唐·作者: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盛唐·作者:李白《草书歌行》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盛唐·作者: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因出天池汎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盛唐·作者:李白《杂曲歌辞 春日行》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唐·作者:杜甫《杂曲歌辞 丽人行》
美人矜名曲不误,蹙响时时如迸泉。唐·作者:皎然《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
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唐·作者:皎然《观裴秀才松石障歌》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唐·作者:王邕《怀素上人草书歌》
连拂数行势不绝,藤悬查蹙生奇节。唐·作者:鲁收《怀素上人草书歌》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唐·作者: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
从奴斜抱敕赐锦,双双蹙出金麒麟。中唐·作者:戎昱《赠别张驸马》
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唐·作者: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唐·作者:崔仲容《赠歌姬》
叠鼓蹙成汾水浪,闪旗惊断塞鸿飞。中唐·作者:刘禹锡《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
惊湍蹙缩悍而骄,大陵高岸失岧峣。中唐·作者:刘禹锡《踏潮歌》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唐·作者:李绅《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鳞蹙翠光抽璀璨,腹连金彩动弯环。唐·作者:李绅《灵蛇见少林寺》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唐·作者:李绅《姑苏台杂句》

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蹙】【酉集中】【足字部】 蹙;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232第06【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子六切,音噈。【說文】迫也。【詩·大雅】今也日蹙國百里。【禮·禮器】不然則已蹙。【疏】則太急蹙。 又【集韻】七六切。與蹴同。【禮·曲禮】蹙路馬芻有誅。【釋文】蹙,本又作蹴。 又【廣韻】蹙,近也。 又通作顣。【孟子】已頻顣曰。【朱傳】顣與蹙同。 又【集韻】倉歷切,音戚。【類篇】蹙蹙, 小貌。【詩·小雅】蹙蹙靡所騁。【箋】蹙蹙,小之貌。【爾雅·釋訓】蹙蹙,鞠也。

与蹙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蹙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