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镊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6
  • 拼音:niè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镊字寓意

【镊】 (鑷) niè 夹取毛发、细刺及其他细小东西的器具,一般用金属制成,通称“子”。 用子夹。 首饰,发夹,古代簪端的垂饰。

镊字解释

【镊】[①][niè][《廣韻》尼輒切,入葉,娘。]“1”的繁体字。亦作“錜1”。(1)子。(2)用子拔除毛发或夹取东西。(3)指理发。参见“鑷工”、“鑷肆”。(4)垂饰。(5)特指缀附于簪钗的垂饰。(6)古代织机上用以提花的部件。一说通“”,古织布机上提花用的竹针。

镊字诗词来源

【镊】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中唐·作者:韦应物《送秦系赴润州》
银杯乍灭心中火,金镊唯多鬓上丝。唐·作者:耿湋《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九十四》
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中唐·作者:王建《七夕曲》
扁舟尽室贫相逐,白发藏冠镊更加。中唐·作者:刘禹锡《鱼复江中》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唐·作者:白居易《江亭夕望》
青鬓已缘多病镊,可堪风景促流年。唐·作者:李郢《早秋书怀》
去年镊白鬓,境里犹堪认年少。唐·作者:薛逢《镊白曲》
今年镊白发,两眼昏昏手战跳。唐·作者:薛逢《镊白曲》
金锤锤碎黄金镊,更唱樽前老去歌。唐·作者:薛逢《镊白曲》
双鬓多于愁里镊,四时须向醉中销。唐末·作者:罗邺《溪上春望》
年年镊鬓到花飘,依旧花繁鬓易凋。唐末·作者:司空图《寓笔》
老嫌白发还偷镊,贫对春风亦强吟。唐末至五代·作者:翁承赞《华下霁后晓眺》
白发只应悲镜镊,丹砂犹待寄刀圭。五代·作者:查文徽《寄麻姑仙坛道士》
春长秋风败黄叶,白发老人慵把镊。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四》
银台晓入批丹诏,铜镜秋开镊白髭。北宋·作者:王禹偁《贺毕翰林》
几何能得鬓如丝,安用区区镊白髭。北宋·作者:邵雍《喜老吟》
亲结香缨知不久,汝翁那更镊髭须。北宋·作者:王安石《仲元女孙》
衰鬓镊残攲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北宋·作者:苏轼《次韵柳子玉二首 其一 地炉》
强镊霜须簪彩胜,苍颜得酒尚能韶。北宋·作者:苏轼《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 其一》

镊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镊】【戌集上】【金字部】 鑷; 康熙笔画:26; 页码:页1328第06【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 音聶。鑷子。【釋名】鑷,攝也。攝取物也。【雲仙雜記】王僧虔晚年惡白髮,一日對客,左右進銅鑷。僧虔曰:却老先生至矣,庶幾乎。 又首飾。【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長一尺,端爲華勝,上爲鳳凰爵,以翡翠爲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崔瑗·釵銘】三珠璜釵,鑷髮鑽瑩。 【集韻】或作鑈。【類篇】亦作銸。

与镊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镊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