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陟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zhì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陟字寓意

【陟】 zhì 登高:山。 晋升,进用:黜(指官吏的进退升降)。“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字解释

【陟】[①][zhì][《廣韻》竹力切,入職,知。]亦作“徏1”。(1)由低处向高处走。与“降”相对。(2)远行,长途跋涉。(3)提拔,升迁。(4)谓登上帝位。(5)升遐,升天。指帝王薨逝。(6)高,高峻。(7)重叠的山陵。(8)入,进入。(9)祭祀山岳。(10)通“勑”。敬奉。(11)通“騭”。牡马。[②][déㄉ][《集韻》的則切,入德,端。]亦作“徏2”。得,应验。

陟字诗词来源

【陟】杞之至兮感动城。陟四极兮升天庭。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尔登陟兮一长望,理化顾兮忽忆予。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蛛丝结搆聊荫息,蚁垤崔嵬不可陟。中唐·作者:权德舆《小言》
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䌽鸾。唐·作者:吴彩鸾《歌》
若到湖南见紫霄,会须待我同攀陟。中唐·作者: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且喜陟冈愁已散,登舟只恨渡江迟。唐·作者:李涉《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
舞席歌楼似登陟,绮筳花柳记跻攀。唐·作者:佚名《梦到沙州奉怀殿下》
荣同伊陟传朱户,秀比王商入画图。唐·作者:项斯《献令狐相公时相公郊坛行事回》
寒岩万丈陟崔嵬,只恐朱砂势便颓。唐·作者:缪岛云《朱砂石》
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唐·作者:李商隐《安平公诗》
失意荆枝滴泪频,陟冈何翅不知春。五代·作者:贯休《和李判官见新榜为兄下第》
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五代·作者:贯休《酬周相公见赠》
六年惠爱及黎氓,大府论功俟陟明。唐·作者:彭蟾《贺邓璠使君正拜袁州》
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唐末至五代·作者:马彧《赠韩定辞》
与君尽力行公道,敢向昌朝俟陟明。南唐·作者:李中《新喻县酬王仲华少府见贻》
风装云驭惯升陟,太霄瀚海尝翱翔。北宋·作者:田锡《赠宋小著》
携得筇枝背得琴,欲浮蜀浪陟吴岑。北宋·作者:魏野《和酬李殿院以野将游吴蜀二首 其二》
凤池初下陟孱颜,虎寺重游启旧关。北宋·作者:梅询《虎丘》
骤陟将坛知运偶,久尘台席愧材庸。北宋·作者:丁谓《次韵和进真宗七言四韵》

陟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陟】【戌集中】【阜字部】 陟;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351第16〔古文〕 【廣韻】【集韻】【韻會】 竹力切,音稙。【爾雅·釋詁】陟,陞也。【說文】登也。【書·舜典】汝陟帝位。又【太甲】若陟遐,必自邇。又【立政】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迹。【詩·周南】陟彼崔嵬。 又【廣韻】進也。【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又【玉篇】高也。【爾雅·釋山】山三襲陟。【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 又人名。【書·君奭】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 又【集韻】的則切,音得。【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註】陟之爲言得也。讀如王德翟人之德。言夢之皆得也。 【集韻】或作 徏徝騭。

与陟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陟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