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鐔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0
  • 拼音:xín
  • 繁体:
  • 笔画:20
  • 部首:

鐔字寓意

【鐔】 xín

鐔字解释

【鐔】[①][xín][《廣韻》徐林切,平侵,邪。][《廣韻》徒含切,平覃,定。][《廣韻》餘針切,平侵,以。]“镡1”的繁体字。(1)剑柄末端的突起部分,状如蕈类,中空,上有孔,吹而有声。也称剑首、剑珥、剑鼻。(2)指刀、剑之柄与刀、剑之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3)因喻险要地势。(4)古代兵器,形似剑而小。(5)姓。东汉有显。见《後汉书·循吏传》。

鐔字诗词来源

【鐔】邯郸李镡才峥嵘,酒狂诗逸难干名。唐末·作者:杜荀鹤《送李镡游新安》
相高既不拥耒耜,方壮又不持戈镡。北宋·作者:曾巩《游麻姑山九首 其一 麻姑山》
超突溪崖出又伏,势变不易施戈镡。北宋·作者:曾巩《湘寇》
幕中俊乂闲刀笔,帐下骁雄冷剑镡。北宋·作者: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天乎此水力可任,蛮血安足腥吾镡。北宋·作者:郭祥正《武溪深呈广帅蒋修撰》
龙渊虎穴少穷探,老大生涯一剑镡。北宋·作者:彭汝砺《送池须文长官》
千寻浩浩镡溪水,别恨不知谁浅深。宋·作者:罗从彦《送南剑王守归 其二》
朅来镡津施丹剂,应病与药俱轻安。宋·作者:李光《短歌赠柯山祝道人》
知君所得不可详,宴坐镡溪名益彰。南宋·作者:陈渊《和罗仲素寄子静长篇》
镡津水,何泠泠。南宋·作者:赵宗德《九日宴浮金亭》
竹篱草舍犹堪赏,况映镡津一水清。南宋·作者:陈宓《南剑值雪》
百年世事相传处,书院天生著剑镡。南宋·作者:陈宓《延平书院落成柬诸友 其一》
奇甚宝镡腾紫气,清于玉瓒荐黄流。南宋·作者:刘克庄《次韵王元度二诗 其一》
我欲西江吞一口,行浇镡水浴干将。宋末元初·作者:刘将孙《宝气亭》
仆夫缘崖如冻蚁,下俯镡山深涧底。元·作者:乃贤《巢湖述怀寄四明张子益》
刀亦汝知龙梭腾,神锋寒芒镡威棱。元末明初·作者:王逢《海陵袁智周佩刀歌》
手麾敌垒喧翻鼓,威镇长江气吐镡。元末明初·作者:唐桂芳《长句十六韵奉寄权都事》
词锋出硎赌快利,钝斧宁敢膺长镡。元末明初·作者:徐贲《丙午中秋与余左司王山人高记室同过张文学宅看月》
秋日泊船镡津口,城头高阁风泠泠。元末明初·作者:蓝智《舟泊延平怀刘仲祥》
镡津柳色迎归棹,螺渚莺声送客程。明·作者:林鸿《送池王二友归剑镡 其一》

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鐔】【戌集上】【金字部】 鐔;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322第13【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 音尋。【說文】劒鼻也。【徐鍇曰】劒鼻,人握處之下也。【正韻】三蒼云:劒口。又劒環。司馬彪云:劒珥。【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鐔,劒珥鼻也。 又【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鐔,似劒而小。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鐔封縣。 又姓。漢豫州刺史鐔顯。 又【廣韻】夷針切【集韻】餘針切, 音淫。義同。【戰國策·鐔蒙註】【前漢·地理志·鐔封縣註】【韓延壽傳·劒鐔註】 兼尋淫二音讀。 又【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 音覃。【張衡·東京賦】底柱輟流,鐔以大岯。【註】言大岯險,同劒口也。鐔,徒南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鐔成縣。【註】鐔音譚。【淮南子·人閒訓】一軍塞鐔城之嶺。【註】鐔城,在武陵西南,接鬰林郡。 又【後漢· 寵傳】寵到顯用良吏王渙鐔顯等,以爲心腹。【註】鐔,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尋二音,漢鐔政,明鐔鑑,一讀尋,一讀潭。 又【類篇】徒感切,潭上聲。劒口也。【莊子·說劒篇】周宋爲鐔。【註】鐔,徒感反。劒口也。 又【集韻】尋浸切,音蕈。刀本。 又達各切,音鐸。劒珥。

与鐔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鐔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