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字的含义
镫字的解释
镫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20
- 拼音:dèng
- 繁体:鐙
- 笔画:17
- 部首:钅
镫字寓意
【镫】镫 (鐙) dèng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镫字解释
【镫】[①][dēng][《集韻》都騰切,平登,端。]“镫1”的繁体字。(1)本作“登”。瓦豆。古代陶制的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2)指这种食器的基部。(3)膏镫。也称锭、钉、烛豆、烛盘。古代照明用具。青铜制,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或有三足及柄。盘所以盛膏,或中有锥供插烛。(4)泛指灯;油灯。[②][dèng][《廣韻》都鄧切,去嶝,端。]亦作“1”。亦作“1”。“镫2”的繁体字。挂在鞍子两旁的脚踏。多用铁制成。
镫字诗词来源
【镫】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西晋·作者:陆机《燕歌行》
朝日潜辉华灯明。林鹊同栖渚鸿并。南朝宋·作者:谢惠连《燕歌行》
贫穷夜纺无灯烛。何言一朝奉至尊。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夜寒湛湛夜未央。华灯空烂月悬光。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六》
织成屏风金屈膝,牛唇玉面灯前出。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四》
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陈朝·作者:徐陵《杂曲》
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陈朝·作者:徐陵《乌栖曲二首 其二》
贫穷夜纺无灯烛。何言一朝奉至尊。南梁·作者:费昶《行路难二首 其一》
玉轶轻轮五香散,金灯夜火百花开。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一》
寒灯作花羞夜短,霜雁多情恒结伴。陈朝·作者:江总《姬人怨》
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然。陈朝·作者:江总《芳树》
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三》
游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隋末唐初·作者:褚遂良《湘潭偶题诗》
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初唐·作者:义净《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因巡礼希公住房伤其不幸聊题一绝》
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唐初·作者:刘方平《相和歌辞 其一 栖乌曲二首》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初唐·作者: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初唐·作者:沈佺期《守岁应制》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初唐·作者: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䌽络带金羁。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朝日潜辉华灯明。林鹊同栖渚鸿并。南朝宋·作者:谢惠连《燕歌行》
贫穷夜纺无灯烛。何言一朝奉至尊。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夜寒湛湛夜未央。华灯空烂月悬光。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六》
织成屏风金屈膝,牛唇玉面灯前出。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四》
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陈朝·作者:徐陵《杂曲》
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陈朝·作者:徐陵《乌栖曲二首 其二》
贫穷夜纺无灯烛。何言一朝奉至尊。南梁·作者:费昶《行路难二首 其一》
玉轶轻轮五香散,金灯夜火百花开。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一》
寒灯作花羞夜短,霜雁多情恒结伴。陈朝·作者:江总《姬人怨》
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然。陈朝·作者:江总《芳树》
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三》
游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隋末唐初·作者:褚遂良《湘潭偶题诗》
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初唐·作者:义净《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因巡礼希公住房伤其不幸聊题一绝》
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唐初·作者:刘方平《相和歌辞 其一 栖乌曲二首》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初唐·作者: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初唐·作者:沈佺期《守岁应制》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初唐·作者: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䌽络带金羁。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镫】【戌集上】【金字部】 鐙;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328第06【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 音登。【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楚辭·招魂】華鐙錯些。【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又山名。【山海經】鼓鐙之山。 又與登同。【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疏】詩: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又【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 音嶝。【廣韻】鞍鐙。【集韻】馬鞁具。【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韓致堯詩】和裙穿玉鐙。 又【韻會】豆下跗。【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釋文】鐙,音登。又丁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