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索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suǒ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索字寓意

【索】 suǒ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 讨取,要:还。求。取。勒。 尽,毫无:然无味。 单独:离群居。 姓。

索字解释

【索】[①][suǒ][《廣韻》蘇各切,入鐸,心。][《廣韻》山戟切,入陌,生。][《廣韻》山責切,入麥,生。](1)粗绳。泛指绳。(2)引申为链子。(3)绞合使紧。(4)发辫,头发。参见“虜”、“葛”。(5)寻求;探。(6)引申为思考;研究。(7)取;讨取。(8)搜查。(9)选择。(10)聘娶。(11)尽;空。(12)离散;孤独。(13)法度。(14)见“然”。(15)须;应;得。(16)性;干脆。(17)犹煞。确是;真是。(18)量词。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19)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穿铜钱,每千文为一,或称一贯。(20)量词。亦用于其他成串的东西。(21)通“素”。蔬菜,蔬食。参见“百”。(22)通“縮”。(23)古地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24)古地名。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汉为武陵郡。见《汉书·地理志上》。(25)姓。

索字诗词来源

【索】周八极兮历九州,求轩辕兮索重华。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百草凋索花落英,蟋蟀吟牖寒蝉鸣。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九》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七》
风弥叶落永难索。神往形返情错漠。南北朝·作者:沈满愿《晨风行》
无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长情守期契。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唐·作者:李休烈《咏铜柱》
崆峒北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别离短景何萧索,佳句相思能间作。盛唐·作者:李颀《放歌行荅从弟墨卿》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盛唐·作者:孙逖《夜宿浙江》
垣北九个贯索星,索口横者七公成。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天市垣》
斗下圆安十四星,虽然名鳖贯索形。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北方七宿》
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盛唐·作者:高适《杂曲歌辞 邯郸少年行》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唐·作者: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唐·作者:杜甫《百忧集行》
城都乱罢气萧飒,浣花草堂亦何有。唐·作者: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内府殷红马脑碗,倢伃传诏才人索。唐·作者: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唐·作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七》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唐·作者:杜甫《昼梦》

索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索】【未集中】【糸字部】 索;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918第16【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 音 。【說文】作 ,草有莖葉可作繩索。从 糸。【韻會】隷作索。【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詩·豳風】宵爾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釋文】懼也。 又【書·牧誓】惟家之索。【傳】索。盡也。 又【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註】索,廋也。 又【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註】索,散也。 又【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 音色。同 ,求也。【禮·曲禮】大夫以索牛。【註】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韻】蘇故切,音素。【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 ,《說文》在 部。考證:〔【屈原·離騷】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謹照原文恕下增己字。

与索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索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