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絮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絮字寓意

【絮】 xù 棉花的纤维:棉。被。 古代指丝的纤维,特指熟丝。 像棉的东西:花。芦。柳。 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丝绵等:被子。棉袄。 连续重复,惹人厌烦:叨。烦。聒。叨叨。

絮字解释

【絮】[①][xù][《廣韻》息據切,去御,心。](1)粗丝绵。(2)弹松的棉花。(3)称白色易扬而轻柔似者。(4)在衣、被等物内铺进丝绵或棉等。(5)古代的一种头巾。(6)优柔寡断。(7)引申为噜苏。(8)腻烦。[②][chù][《廣韻》抽據切,去御,徹。]调拌;调制。[③][nǜ][《廣韻》尼據切,去御,娘。]姓。汉有舜。见《汉书·张敞传》。

絮字诗词来源

【絮】海冻不流绵絮折。曹魏·作者:阮籍《大人先生歌》
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作者:谢道韫《咏雪联句》
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不能落后争飞絮,故欲迎前赛早梅。唐初·作者:李峤《游苑遇雪应制》
似絮还飞垂柳陌,如花更绕落梅前。初唐·作者:宗楚客《奉和圣制喜雪应制》
金鞍玉勒骋轻肥,落絮红尘拥路飞。唐·作者:万齐融《三日绿潭篇》
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唐·作者:赵彦昭《苑中人日遇雪应制》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盛唐·作者:王维《酬郭给事》
坐惜玉楼春欲尽,红绵粉絮裛妆啼。唐·作者:崔国辅《白纻辞二首 其一》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唐·作者: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唐·作者: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三》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唐·作者:杜甫《白丝行》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作者: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其五》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唐·作者: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飞花落絮满河桥,千里伤心送客遥。唐·作者:钱起《送孙十尉温县》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唐·作者:顾况《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中唐·作者:韦应物《杂言送黎六郎》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中唐·作者:戎昱《征人归乡》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中唐·作者:刘长卿《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中唐·作者:孟郊《南浦篇》

絮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絮】【未集中】【糸字部】 絮;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923第17【廣韻】息御切【集韻】【正韻】息據切, 音楈。【說文】敝緜也。【釋名】絮,胥也,胥久故解落也。【急就篇註】漬繭擘之精者曰緜,粗者曰絮。今則謂新者爲緜,故者曰絮。【前漢·文帝紀】九十以上賜帛,人二疋,絮三斤。【註】師古曰:絮,綿也。 又【史記·絳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註】應劭曰:陌額絮也。晉灼曰:《巴蜀異物志》謂頭上巾爲冒絮。 又【廣韻】抽據切【集韻】楮御切【韻會】摛據切, 音悇。【禮·曲禮】毋絮羹。【註】絮,猶調也。【釋文】謂加以鹽梅也。 又【廣韻】乃亞切,音 。【集韻】企夜切,音 。絲棼也。 又【廣韻】【集韻】 尼據切,音女。姓也。【前漢·張敞傳】敞使賊捕掾絮舜有所案驗。 又【集韻】【韻會】 人余切,音如。姓也。 又【集韻】女加切,音挐。義同。

与絮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絮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