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俗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俗字寓意

【俗】 s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俗字解释

【俗】[①][sú][《廣韻》似足切,入燭,邪。]亦作“圱2”。(1)习;风。(2)从其习。(3)平庸;一般。(4)庸,不高雅。(5)指一般人;百姓,民众。(6)佛教谓尘世间为,与出家相对。(7)谓厌烦;腻味。(8)通“欲”。想要,想;希望,愿望

俗字诗词来源

【俗】嗜欲息兮无由生。踔宇宙而遗俗兮眇翩翩而独征。东汉·作者:蔡邕《歌》
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淳风布政常无欲,至道防人能变俗。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
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槃散流俗入胶盆。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寄胎托俗蟒蛇身。胎中诵经不遇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搦心不坚还俗经。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神照本来自灵气,汉武荣知有俗情。唐·作者:冲虚子《还丹歌》
异日却归华表语,待教凡俗普闻名。唐·作者:中寤《赠王仙柯》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初唐·作者:郭震《寄刘校书》
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初唐·作者:宋之问《绿竹引》
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初唐·作者:宋之问《冬宵引赠司马承祯》
我皇盛德苞六宇,俗泰时和虞石拊。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初唐·作者:崔湜《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盛唐·作者:李颀《题璿公山池》
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
仙俗途殊两情遽,感君无尽辞君去。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禁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盛唐·作者:王泠然《寒食篇》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盛唐·作者: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 其三》

俗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俗】【子集中】【人字部】 俗;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05第09〔古文〕圱【唐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 音續。習也。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禮·曲禮】禮從宜,使從俗。又【周禮·天官】八則治都鄙,六曰禮俗,以馭其民。 又不雅曰俗。【黃庭堅曰】士俗不可醫。或問不俗之狀,庭堅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 【說文】从人,谷聲。【徐曰】俗之言續也。轉相習也。考證:〔相如上林賦徼 受屈。〕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与俗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俗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