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字的含义
铅字的解释
铅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3
- 拼音:qiān
- 繁体:鉛
- 笔画:10
- 部首:钅
铅字寓意
【铅】铅 (鉛) qiān 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丙种射线、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皮等之用:铅刀(指钝刀子,喻才能微薄)。铅球。 指用石墨等制成的书写工具:铅笔。铅椠(铅粉笔和木板,古人用以书写的工具,借指著作校勘)。 铅 (鉛) yán 〔铅山〕地名,在中国江西省。
铅字解释
【铅】[①][qiān][《廣韻》與專切,平仙,以。]“铅1”的繁体字。亦作“鈆1”。(1)金属元素,符号Pb。青灰色,质软而重,有延展性,容易氧化。主要用途是制造合金、蓄电池、电缆的外皮和屏蔽丙种射线的装备。古人常将铅称为青金或锡。(2)指铅粉。(3)铅粉笔。古时用以点校书文或绘画。(4)用黑铅(石墨)或加入带颜料的黏土做的笔芯。参见“鉛筆”。(5)比喻资质鲁钝。(6)道教所谓的在人体内运行的气。[②][yán]“铅2”的繁体字。同“沿1”。依循。
铅字诗词来源
【铅】九炼铅精大道成,我家何虑不长生。唐·作者:冲虚子《还丹歌》
叹羡巨江月影沈,金之主起见铅心。唐·作者:冲虚子《还丹口诀》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初唐·作者:乔知之《绿珠篇》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盛唐·作者:李隆基《题梅妃画真》
铅汞传法百万秋,几人认得几人修。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一》
世人何处觅黄芽,此物铅中是我家。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三》
铅汞共成真地气,脱胞方始见灵砂。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三》
铅中有物丹中汞,人自迷津落路行。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四》
家家尽有铅和汞,使得迷人人渺茫。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六》
明明五运自推寻,汞中铅中理最深。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七》
铅汞既知人世有,坚须穷道莫沉吟。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七》
铅汞居乾不在山,三关昼夜好追攀。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九》
道须心向北方穷,黄芽生长在铅中。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十》
大道从来不负人,分明铅汞弃如尘。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十一》
天生铅汞人间有,何得他州问药名。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十五》
甲乙神驱造化图,潜龙知是好铅酥。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十六》
水中铅,火里铅,水火二铅同一原,不知咫尺是神仙。唐·作者:白履忠《还丹口诀》
河车本向铅中取,姹女还须汞里寻。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叹羡巨江月影沈,金之主起见铅心。唐·作者:冲虚子《还丹口诀》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初唐·作者:乔知之《绿珠篇》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盛唐·作者:李隆基《题梅妃画真》
铅汞传法百万秋,几人认得几人修。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一》
世人何处觅黄芽,此物铅中是我家。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三》
铅汞共成真地气,脱胞方始见灵砂。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三》
铅中有物丹中汞,人自迷津落路行。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四》
家家尽有铅和汞,使得迷人人渺茫。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六》
明明五运自推寻,汞中铅中理最深。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七》
铅汞既知人世有,坚须穷道莫沉吟。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七》
铅汞居乾不在山,三关昼夜好追攀。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九》
道须心向北方穷,黄芽生长在铅中。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十》
大道从来不负人,分明铅汞弃如尘。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十一》
天生铅汞人间有,何得他州问药名。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十五》
甲乙神驱造化图,潜龙知是好铅酥。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十六》
水中铅,火里铅,水火二铅同一原,不知咫尺是神仙。唐·作者:白履忠《还丹口诀》
河车本向铅中取,姹女还须汞里寻。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铅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铅】【戌集上】【金字部】 鉛;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328第06【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 音沿。【說文】靑金也。【玉篇】黑錫也。【正字通】錫類。生蜀郡平澤,今銀坑處皆有之。一名黑錫。錫白,故鉛爲黑錫。李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書·禹貢】鉛松怪石。【寶藏論】鉛有數種,波斯鉛堅白,爲第一。草節鉛出犍爲,銀之精也。銜銀鉛,銀坑中之鉛,內含五色。上饒、樂平鉛次之,負版鉛鐵苗也。獨孤滔曰:雅州釣腳鉛,形如皁莢,大如蝌蚪子,黑色,生沙中,亦可乾汞。 又鉛粉,亦名胡粉。卽鉛華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勿御。【正字通】鉛粉,卽今化鉛所成。一曰粉錫,非以錫爲之,其法縣鉛塊于酒缸中,封閉四十九日,鉛化爲粉,不白者,炒爲黃丹。蘇恭謂炒錫造之,朱震亨謂胡粉乃錫粉,以陶弘景化鉛之說爲誤, 非也。 又縣名。【唐書·地理志】信州鉛山縣。 又與延同。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鉛陵卓子。 又【正韻】循也。【荀子·榮辱篇】鉛之重之。【註】謂撫循之申重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