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铭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míng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铭字寓意

【铭】 (銘) míng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文。志。墓志。座右。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记。心。骨。诸肺腑(喻永记)。 中国古代用于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箴》篇。

铭字解释

【铭】[①][míng][《廣韻》莫經切,平青,明。]“1”的繁体字。亦作“名2”。(1)记载;镂刻。(2)刻写在器物上的文辞。(3)指刻写有文辞的碑版。(4)文体的一种。古代常刻于碑版或器物,或以称功德,或用以自警。(5)记,永志不忘。(6)旌。

铭字诗词来源

【铭】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六》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唐初·作者:李峤《宝剑篇》
渭浦明晨修禊事,群公倾贺水心铭。唐·作者:崔日用《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唐·作者:杜甫《覃山人隐居》
玉堂知己能铭述,犹得精魂慰所依。唐·作者:戴叔伦《吊畅当》
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中唐·作者:羊士谔《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为郡翰墨都捐逮此詶答诚乖拙速》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中唐·作者:王建《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中唐·作者:王建《北邙行》
孝若归来成画赞,孟阳别后有山铭。中唐·作者:刘禹锡《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唐·作者:白居易《哭崔二十四常侍》
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唐·作者:白居易《元相公挽歌词三首 其一》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唐·作者:许浑《题义女亭》
千门甲第身遥入,万里铭旌死后来。唐·作者:张祜《洛阳感寓》
今已矣夫石窌封,仲父刻铭藏户中,以纾临穴㛐悲恫。唐·作者:王□《王氏殇女墓铭》
黄壤不知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唐·作者:杜牧《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语堪铭座默含春,西汉公卿绝比伦。唐·作者:赵嘏《泗上奉送相公》
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唐·作者:方干《哭秘书姚少监》
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唐·作者:方干《题故人废宅二首 其二》
却恐南山尽无石,南山有石合为铭。唐·作者:方干《与桐庐郑明府》
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唐·作者:高骈《寄鄠杜李遂良处士》

铭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铭】【戌集上】【金字部】 銘;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28第06【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 音冥。【說文】記誦也。【集韻】志也。【釋名】銘,名也,記名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禮·祭統】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註】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禮·大學】湯之盤銘曰。【註】銘,銘其器以自警之詞也。 又【禮·檀弓】銘,明旌也。【周禮·春官·小祝】設熬置銘。【註】銘,今書或作名。鄭云:銘,書死者名于旌。

与铭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铭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