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字的含义
碣字的解释
碣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4
- 拼音:jié
- 繁体:碣
- 笔画:14
- 部首:石
碣字寓意
【碣】碣 jié 圆顶的石碑:残碑断碣。墓碣。 碣 yà 〔碣磍(xi )〕猛兽盛怒的样子。
碣字解释
【碣】[①][jié][《廣韻》其謁切,入月,羣。][《廣韻》渠列切,入薛,羣。]亦作“嵑2”。亦作“礍1”。(1)独立高耸貌。引申为标识。(2)圆顶石碑。(3)石碣上的文字。文体的一种。(4)界碑。(5)树立(墓碑)。(6)古山名。即(碣石)。[②][yà][《集韻》乙轄切,入舝,影。]亦作“礍2”。见“碣2磍”。
碣字诗词来源
【碣】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唐·作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秦家祖龙还刻石,碣石之罘李斯迹。中唐·作者:韦应物《石鼓歌》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乾名已灭。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青石 激忠烈也》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青石 激忠烈也》
前年碣石烟尘起,共看官军过洛城。中唐·作者:元稹《寄刘颇二首 其二》
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中唐·作者:贾岛《题青龙寺》
青松古墓伤碑碣,红杏春园羡管弦。中唐·作者:殷尧藩《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
苔侵古碣迷陈事,云到中峰失上方。唐·作者:薛逢《题春台观》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唐·作者:罗汉和尚《歌》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唐末·作者:司空图《偶诗五首 其三》
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晚唐·作者:胡曾《题周瑜将军庙》
新地进图移汉界,古城遗碣见蕃书。唐·作者:张蠙《送卢尚书赴灵武》
青白野云闲里卧,古今碑碣醉中寻。北宋·作者:苏德祥《赠南岳宣义大师英公》
高林蔽日无巢鸟,古碣埋云半吐花。北宋·作者:吕蒙正《题阙里》
负郭惠泉谁共访,卫公诗碣绿苔班。北宋·作者:孙仅《蒙泉》
磴道神行通碣石,井干云构俯瑶光。北宋·作者:刘筠《直夜二首 其二》
持节共知过碣石,衔芦相背有飞鸿。北宋·作者:梅尧臣《送王景彝学士使虏》
许昌断碣称最佳,已经田火侵钩画。北宋·作者:梅尧臣《泾尉徐绛于其廨得鲁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于碑阴得二十八字寄予及吴正仲正仲有诗答亦答之》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秦家祖龙还刻石,碣石之罘李斯迹。中唐·作者:韦应物《石鼓歌》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乾名已灭。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青石 激忠烈也》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青石 激忠烈也》
前年碣石烟尘起,共看官军过洛城。中唐·作者:元稹《寄刘颇二首 其二》
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中唐·作者:贾岛《题青龙寺》
青松古墓伤碑碣,红杏春园羡管弦。中唐·作者:殷尧藩《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
苔侵古碣迷陈事,云到中峰失上方。唐·作者:薛逢《题春台观》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唐·作者:罗汉和尚《歌》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唐末·作者:司空图《偶诗五首 其三》
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晚唐·作者:胡曾《题周瑜将军庙》
新地进图移汉界,古城遗碣见蕃书。唐·作者:张蠙《送卢尚书赴灵武》
青白野云闲里卧,古今碑碣醉中寻。北宋·作者:苏德祥《赠南岳宣义大师英公》
高林蔽日无巢鸟,古碣埋云半吐花。北宋·作者:吕蒙正《题阙里》
负郭惠泉谁共访,卫公诗碣绿苔班。北宋·作者:孙仅《蒙泉》
磴道神行通碣石,井干云构俯瑶光。北宋·作者:刘筠《直夜二首 其二》
持节共知过碣石,衔芦相背有飞鸿。北宋·作者:梅尧臣《送王景彝学士使虏》
许昌断碣称最佳,已经田火侵钩画。北宋·作者:梅尧臣《泾尉徐绛于其廨得鲁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于碑阴得二十八字寄予及吴正仲正仲有诗答亦答之》
碣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碣】【午集下】【石字部】 碣;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833第01【唐韻】渠列切【集韻】【正韻】巨列切【韻會】其謁切, 音傑。【說文】特立之石,東海有碣石山。【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史記·漢武紀】東巡至碣石。【文穎曰】在遼西,今屬臨楡,此石著海旁。又【揚雄·羽獵賦】碣以崇山。【註】碣,山特立貌。 又 碣。方者爲 ,圓者爲碣,李斯所造。【廣韻】碣石,本山名。今爲 碣字,或作嵑。 又形容羽族也。【郭璞·江賦】往來勃碣。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石貌。 又乙轄切,音軋。碣磍,勁怒貌。 又叶其例切,音偈。【班固·燕然山銘】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帝載兮振萬世。【梁竦·悼騷賦】歷蒼梧之崇丘兮,宗虞氏之俊乂。臨衆瀆之神林兮,東勑職於蓬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