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蝈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guō
  • 繁体:
  • 笔画:14
  • 部首:

蝈字寓意

【蝈】 (蟈) guō 〔儿( (蟈)guor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翅短,腹大,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根部有发声器,能振翅发声。对植物有害。

蝈字解释

【蝈】[①][guō][《廣韻》古獲切,入麥,見。]“蜮2”的被通假字。“1”的繁体字。(1)即蛙。(2)见“蟈蟈”。

蝈字诗词来源

【蝈】燕池昔有金丸戏,蝈氏今无牡菊烟。北宋·作者:宋庠《闻蛙有感》
日来翻覆又睹字,久苦堙埋窟蝼蝈。北宋·作者:梅尧臣《泾尉徐绛于其廨得鲁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于碑阴得二十八字寄予及吴正仲正仲有诗答亦答之》
龙蛇久蛰应思奋,蛙蝈乘时巳自先。北宋·作者:王令《春晚雨后》
闹蝈尽驱澄曲水,横柯旋斫望青山。北宋·作者:韦骧《扫蒙亭》
蝈氏官亡种类滋,脰鸣连党欲何为。北宋·作者:韦骧《杂咏五首 其三》
雨集池塘蝼蝈鸣,蜗牛已过银钩横。北宋·作者:黄裳《初夏书呈同舍》
一雨稻畦春水足,苦遭鸣蝈故相喧。宋·作者:张嵲《雨后》
我愿蝈氏灰洒无噍类,免使成精飞上天。宋·作者:郭印《食虾蟆诗》
蝼蝈无稽言语泛,蜻蜓罔念性情狂。南宋·作者:曾丰《涉夏归途》
便应献策取貂蝉,焉用孤吟和蝼蝈。南宋·作者:许及之《同转庵诸人筠斋赏荷花次转庵韵》
未能汗漫据龟蛤,何补官私响蛙蝈。南宋·作者:许及之《再次韵》
蝈鸣乱磬蝇点素,丞相襟量沧溟同。南宋·作者:岳珂《邵伯温闻见录载范忠宣帅庆阳时总管种诂无故讼于朝上遣御史按治诂停任公亦罢帅至公为枢密副使诂尚停任复荐为永兴军路钤辖又荐知隰州公每自咎曰先人与种氏上世有契义某不肖为其子孙所讼宁论事之曲直哉予在山中读书偶见此书而表之》
青草池荒休去蝈,黄梅雨歇近分龙。南宋·作者:刘克庄《又和六首 其四》
蝼蝈之形最难相,牙长腿短头尖亮。宋末元初·作者:贾似道《论蝼蝈形》
空庭泥湿鸣蝼蝈,夜气如秋梦不成。南宋至元初·作者:周密《暑夜》
官无蝈氏蛙何横,天静狼星狗不知。宋末元初·作者:陈普《夜坐》
昨朝苔砌行蝼蝈,破晓松梢乱栗留。宋末元初·作者:陈普《喜晴》
岂料下车席未温,阋墙谤讟蛙蝈喧。元·作者:李齐贤《在上都。奉呈柳政丞,吴赞成》
草泥聒聒吠蝼蝈,枣花落尽桐阴密。元·作者:汪珍《仆射山人山中四时词 其二 夏》
偏嫌近水多蝼蝈,永夜喧呼聒梦回。元末明初·作者:刘基《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其一》

蝈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蝈】【申集中】【虫字部】 蟈;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88第34【唐韻】【韻會】 古獲切,音馘。【玉篇】蛙別名。【禮·月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別詳蛙字註。

与蝈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蝈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