綸字的含义
綸字的解释
綸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4
- 拼音:lún
- 繁体:綸
- 笔画:14
- 部首:糹
綸字寓意
【綸】綸 lún 綸 guān 均见“纶”。
綸字解释
【綸】[①][lún][《廣韻》力迍切,平諄,來。]“纶1”的繁体字。(1)整理丝线。(2)引申为经纶牵引。(3)青丝绞合而成的带。古代低级官吏用以系印。(4)粗丝线。多指钓丝。(5)丝棉。(6)指帝王的诏书旨意。(7)通“倫”。伦理。(8)地名。春秋虞邑。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南三十里。(9)姓。魏时有纶直、纶鱼。见《通志·氏族四》。[②][guān][《廣韻》古頑切,平山,見。]“纶2”的繁体字。(1)见“綸2巾”。(2)即昆布。
綸字诗词来源
【綸】织成花映红纶巾,红旗掣曳卤簿新。盛唐·作者:李颀《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唐·作者: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唐·作者:杜甫《奉寄章十侍御》
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唐·作者:杜甫《杂曲歌辞 丽人行》
夫人封赏国初开,宝札纶言天上来。唐·作者: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 其一》
停纶乍入芙蓉浦,击汰时过明月湾。唐·作者:皎然《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春暖鱼抛水面纶,晚晴鹭立波心玉。中唐·作者:韦皋《天池晚棹》
西掖几年纶綍贵,东山遥夜薜萝情。中唐·作者:皇甫曾《奉寄中书王舍人》
传闻阙下降丝纶,为报关东灭虏尘。中唐·作者:刘长卿《狱中闻收东京有赦》
莹质方从纶阁内,凝辉更向画堂中。中唐·作者:杨巨源《和人与人分惠赐冰》
五年承乏奉如纶,才薄那堪侍从臣。中唐·作者:权德舆《酬主客仲员外见贺正除》
文皇崇师称大圣,生立碑文垂丝纶。唐·作者:江满昌《大唐大慈恩寺大师画赞》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中唐·作者: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谏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中唐·作者:刘禹锡《李贾二大夫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中唐·作者:刘禹锡《桃源行》
纷纶晖映互明灭,金炉星喷镫花发。中唐·作者:刘禹锡《秋萤引》
强梳稀发著纶巾,舍杖空行试病身。中唐·作者:刘言史《扶病春亭》
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唐·作者:白居易《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唐·作者: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唐·作者:杜甫《奉寄章十侍御》
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唐·作者:杜甫《杂曲歌辞 丽人行》
夫人封赏国初开,宝札纶言天上来。唐·作者: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 其一》
停纶乍入芙蓉浦,击汰时过明月湾。唐·作者:皎然《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春暖鱼抛水面纶,晚晴鹭立波心玉。中唐·作者:韦皋《天池晚棹》
西掖几年纶綍贵,东山遥夜薜萝情。中唐·作者:皇甫曾《奉寄中书王舍人》
传闻阙下降丝纶,为报关东灭虏尘。中唐·作者:刘长卿《狱中闻收东京有赦》
莹质方从纶阁内,凝辉更向画堂中。中唐·作者:杨巨源《和人与人分惠赐冰》
五年承乏奉如纶,才薄那堪侍从臣。中唐·作者:权德舆《酬主客仲员外见贺正除》
文皇崇师称大圣,生立碑文垂丝纶。唐·作者:江满昌《大唐大慈恩寺大师画赞》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中唐·作者: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谏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中唐·作者:刘禹锡《李贾二大夫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中唐·作者:刘禹锡《桃源行》
纷纶晖映互明灭,金炉星喷镫花发。中唐·作者:刘禹锡《秋萤引》
强梳稀发著纶巾,舍杖空行试病身。中唐·作者:刘言史《扶病春亭》
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唐·作者:白居易《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綸】【未集中】【糸字部】 綸;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928第07【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龍春切, 音倫。【說文】靑絲綬也。【後漢·輿服志】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又【廣韻】絲綸。【釋名】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綸謂綱也,以織綜經緯。【禮·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疏】綸麤於絲。【後漢·章帝紀】吹綸絮。【註】綸似絮而細。 又【易·繫辭】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釋文】京房云:綸,知也。王肅云:綸,纏裹也。荀云:綸,迹也。 又【詩·小雅】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傳】綸,釣繳也。 又【莊子·齊物篇】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音義】綸,琴瑟絃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博物志】綸似宛轉繩。 又姓。【魏志】孫文懿臣綸直。 又地名。【左傳·哀元年】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註】綸,虞邑。 又【集韻】盧昆切,音論。義同。 又【廣韻】古頑切【集韻】姑頑切, 音鰥。靑絲綬。【北堂書鈔】晉紀云: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綸巾與卓,卓不取。又謝萬著白綸巾。【正字通】綸巾,巾名。世傳孔明軍中嘗服之。俗作 。 又【韻補】叶閭員切。【道藏·元始歌】黃庭戊巳無流源,徹通五藏十二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