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訴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訴字寓意

【訴】 sù 见“诉”。

訴字解释

【訴】[①][sù][《廣韻》桑故切,去暮,心。]“诉1”的繁体字。(1)告诉;诉说。(2)引申为分辩,申辩。(3)控告。(4)谗害;毁谤。(5)谓辞酒。(6)求;求助。

訴字诗词来源

【訴】诉苍天兮天不闻,泪如雨兮叹成云。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盛唐·作者:李白《醉后荅丁十八以诗讥余搥碎黄鹤楼》
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唐·作者:杜甫《又呈吴郎》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唐·作者:杜甫《瘦马行》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唐·作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一》
口乾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中唐·作者:孟郊《杂曲歌辞 其一 出门行二首》
语恨飞迟天欲明,殷勤似诉有馀情。中唐·作者:杨巨源《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今朝无意诉离杯,何况清弦急管催。中唐·作者: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其三》
父老填门诉民瘼,争讶龙门堪祷礿。中唐·作者:刘禹锡《龙门祷雨歌》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唐·作者:白居易《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如愁翠黛应堪重,买笑黄金莫诉贫。唐·作者:白居易《慕巢尚书书云室人欲为置一歌者非所安也以诗相报因而和之》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唐·作者:白居易《琵琶行》
桃李无言难自诉,黄莺解语凭君说。唐·作者: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雨中花》
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唐·作者:白居易《达哉乐天行》
正南午,侍奉尊亲莫辞诉。唐·作者:白居易《十二时行孝文 其五》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缚戎人 达穷民之情也》
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阴山道 疾贪虏也》
色沮声悲仰天诉,天不遣言君未识。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訴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訴】【酉集上】【言字部】 訴;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152第13【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 音素。【說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又【說文】或作 。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 【說文】本作 。【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又 。

与訴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訴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