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字的含义
问字的解释
问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1
- 拼音:wèn
- 繁体:問
- 笔画:6
- 部首:门
问字寓意
【问】问 (問) wèn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审讯,追究: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管,干预:概不过问。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问他借几本书。 姓。
问字解释
【问】[①][wèn][《廣韻》亡運切,去問,微。]“问1”的繁体字。(1)询问;诘问。(2)论难;探讨。(3)考察;过问。(4)审讯。(5)引申为判决。(6)追究。(7)占问。(8)聘问。古代诸侯之间通问修好。(9)问候;慰问。(10)馈赠。(11)指订亲。(12)命令。(13)音讯。(14)告,告诉。(15)多与“不”连用,表示不管或无论。(16)介词。向。(17)通“聞”。声誉。
问字诗词来源
【问】子孙朝拜或问谁。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九》
问在何所洛门东。魏晋·作者:无名氏《苻生时长安谣二首 其一》
借问湖中采菱妇,莲子青荷可得否。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问君可怜六萌车,迎取窈窕西曲娘。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问君可怜下都去,何得见君复西归。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复闻梁王好学问,轻弃剑客如埃尘。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两童夹车问不已。五马城南犹未归。南梁·作者:萧纲《杂句春情诗》
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五马停珂遣借问,双脸含娇特好羞。南梁·作者:徐伯阳《日出东南隅行》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隋·作者:杨广《泛龙舟》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作者:无名氏《送别诗》
借问太子何时还。王心不语动王情。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初唐·作者:文德皇后《春游曲》
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借问乾封何所乐,人皆寿命得千秋。初唐·作者:卢照邻《登封大酺歌四首 其三》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问在何所洛门东。魏晋·作者:无名氏《苻生时长安谣二首 其一》
借问湖中采菱妇,莲子青荷可得否。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问君可怜六萌车,迎取窈窕西曲娘。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问君可怜下都去,何得见君复西归。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复闻梁王好学问,轻弃剑客如埃尘。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两童夹车问不已。五马城南犹未归。南梁·作者:萧纲《杂句春情诗》
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五马停珂遣借问,双脸含娇特好羞。南梁·作者:徐伯阳《日出东南隅行》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隋·作者:杨广《泛龙舟》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作者:无名氏《送别诗》
借问太子何时还。王心不语动王情。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初唐·作者:文德皇后《春游曲》
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借问乾封何所乐,人皆寿命得千秋。初唐·作者:卢照邻《登封大酺歌四首 其三》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问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问】【丑集上】【口字部】 問;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343第12〔古文〕 【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 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又【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又【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又【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 又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 又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不至。【註】問,命也。 又姓。【廣韻】今襄州有之。【正字通】明問智,成化貢士。 又【正韻】與聞同,聲問也。【詩·大雅】宣昭義問。【又】亦不隕厥問。考證:〔【禮·曲禮】凡以苞苴簟笥問人者。〕 謹照原文簟笥改簞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