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阏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ě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阏字寓意

【阏】 (閼) è 壅塞:塞。积。绝(遏止,禁绝)。

阏字解释

【阏】[①][è][《廣韻》烏葛切,入曷,影。]“1”的繁体字。(1)遏止;抑制。(2)堵塞。(3)门扇;闸板。[②][yān][《廣韻》烏前切,平先,影。][《廣韻》於乾切,平仙,影。]“2”的繁体字。见“閼2氏”。[③][yù][《集韻》依據切,去御,影。]“3”的繁体字。(1)见“閼3與”。(2)通“淤”。淤泥。[④][yè][《廣韻》於歇切,入月,影。]“4”的繁体字。见“單2閼”。

阏字诗词来源

【阏】阏氏山上春光少,相府庭边驿使稀。唐·作者:盖嘉运《杂曲歌辞 伊州 入破第二》
佳期不定春期赊,春物夭阏兴咨嗟。唐·作者:李商隐《赠句芒神》
羊酪调羹尊汉使,毡堂举酒见阏氏。北宋·作者:梅尧臣《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汉庭遣奠阏氏幕,二月阴山雪未销。北宋·作者:梅尧臣《送朱纯臣端公使契丹奠祭》
乃知赋予分有涯,适分自然无夭阏。北宋·作者:欧阳修《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犹怜敌情不消歇,子孙累世称阏氏。北宋·作者:刘攽《昭君怨戏赠》
□□□阏城西道,祗恐朱轓欲迅征。北宋·作者:韦骧《送章郎中赴阙 其一》
当时若使阏氏见,未怕平城刻得如。北宋·作者:陆佃《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 其十四》
宁落家乡作孀妇,焉用阏氏尊予名。北宋·作者:黄裳《昭君行》
自怜单阏穷为赋,不向元和共得仙。北宋·作者:晁补之《次韵金乡宰韩宗恕寺丞见赠三首 其二》
单阏孟夏草木长,望都楼观郁苍苍。宋·作者:邓忠臣《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
约君飘凫泛沧漪,背负青天□夭阏。北宋·作者:李彦弼《与曹圣延游风洞及七星观遂成长句》
飞精入范天机深,四规阏明追蠡瘖。宋·作者:程俱《同江赵潘集以钟监博山炉黟砚石屏为题予得钟监分韵得金字钟监盖响板也形制如钟背作云雷纹面可监我曹创为之铭曰癸巳作钟监子子孙孙永保用张有篆甚奇古》
秦城万里堑山谷,汉女远嫁为阏氏。宋·作者:李纲《题富郑公画像》
荀石并抽擎夭阏,金泉一带自汪洋。北宋·作者:张继先《王局治》
阏伯之墟旧宋州,心为大火占星土。南宋·作者:周麟之《中原民谣 归德府》
阏氏才闻易妾名,归期长似俟河清。宋·作者:钱昭度《句 其十一》
横行匈奴十万骑,肯以秘计干阏氏。宋·作者:陈棣《古游侠行》
胡沙万里少花木,胡中争看真阏氏。南宋·作者:薛季宣《明妃曲》
高皇兵败白登下,归遣帝子称阏氏。南宋·作者:王炎《明妃曲》

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阏】【戌集上】【門字部】 閼;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343第12【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 音遏。【說文】遮壅也。【廣韻】止也,塞也。【前漢·景十三王傳】今臣雍閼不得聞。【註】閼,烏曷反。止也。【楚辭·九思】志閼絕兮安如。【註】志望已訖,不知所之。【列子·楊朱篇】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閼。【蔡邕·樊惠渠歌】我有長流,莫或閼之。【釋文】 音遏。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太歲在卯曰單閼。【釋文】閼,烏割切。【淮南子·天文訓】寅在甲曰閼蓬。【註】言萬物鋒芒欲出,擁遏未通,故曰閼蓬也。 又星名。【前漢·律歷志】大火,閼伯之星也。 又城名。【史記·秦本紀】攻趙閼與。【註】儀州和順縣,卽古閼與城。【郡縣誌】閼與,在磁州武安縣。今屬彰德府。又【後漢·郡國志】上黨涅縣有閼與聚。 又人名。【左傳·襄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又【隱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註】公孫閼,鄭大夫。【釋文】 於葛反。【前漢·景帝紀】閼爲臨江王。【註】閼,一曷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於歇切,音謁。義同。 又【集韻】或作堨。詳堨字註。 又【五音集韻】依倨切,音飫。閼與,容暇貌。【前漢·揚雄傳】窮宂閼與。【註】晉灼曰:閼與,容貌也。師古曰:閼與,容暇之貌也。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 音煙。閼氏,單于適妻也。【前漢·韓王信傳】乃使人厚遺閼氏。【註】閼,於連反。【史記·匈奴傳】後有所愛閼氏。【索隱註】閼氏,匈奴皇后號也。習鑿齒與燕王書曰:山下有紅藍,北方人採取其花染緋黃,捋取其上英鮮者作臙脂,婦人採捋用爲顏色,因名妻作閼氏。 又【史記·歷書】年名焉逢。【註】甲歲雄也。漢書作閼逢。閼亦音焉。 又【廣韻】於乾切【集韻】尤虔切, 音焉。義同。

与阏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阏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