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字的含义
鄂字的解释
鄂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6
- 拼音:ě
- 繁体:鄂
- 笔画:11
- 部首:阝
鄂字寓意
【鄂】鄂 è 中国湖北省的别称。 古同“谔”,正直的话。 古同“愕”,惊讶。 古同“萼”,花托。 边界:“纷被丽而亡鄂”。 姓。
鄂字解释
【鄂】[①][è][《廣韻》五各切,入鐸,疑。](1)殷国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2)古地名。西周楚地。在今湖北省鄂州市。(3)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乡宁县南。(4)湖北省的别称。清湖北省会武昌,为古鄂州治所,故称。(5)装有机关的捕兽器。(6)通“諤”。直言貌。(7)通“堮”。边际;界限。(8)通“愕”。惊愕。(9)通“悟”。惊悟。(10)通“萼”。花托。(11)姓。汉有鄂千秋。
鄂字诗词来源
【鄂】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盛唐·作者:王昌龄《送人归江夏》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盛唐·作者:王昌龄《送窦七》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唐·作者: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月明忽忆湘川夜,猿叫还思鄂渚秋。唐·作者:严武《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春风落日谁相见,青翰舟中有鄂君。唐·作者:韩翃《送客知鄂州》
族贵五陵光三辅,鄂公敬德是其亲。唐·作者:江满昌《大唐大慈恩寺大师画赞》
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暮云归。中唐·作者:刘禹锡《有所嗟二首 其二》
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中唐·作者: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中唐·作者:吕岩《绝句 其十六》
博山香重欲成云,锦段机丝妒鄂君。唐·作者:温庭筠《博山》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唐·作者:李商隐《碧城三首 其二》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唐·作者:李商隐《牡丹》
鄂相顷题应好池,题云万竹与千梨。唐·作者:薛能《褒城驿有故元相公旧题诗因仰叹而作》
连钱锦暗麝氛氲,荆思多才咏鄂君。唐·作者:皮日休《病后春思》
一舸春深指鄂君,好风从度水成纹。唐末·作者:罗虬《比红儿诗 其九十九》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唐·作者:陆龟蒙《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早晚山川尽如故,清吟闲上鄂君船。唐·作者:陆龟蒙《伤越》
越人但爱风流客,绣被何须属鄂君。唐·作者: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其二十六》
汉将临流得铁鞭,鄂侯名字旧雕镌。晚唐·作者:李昌符《咏铁马鞭》
湖海声名落搢绅,由江而鄂溯鳞鳞。南宋·作者:郑起《送友人之鄂》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盛唐·作者:王昌龄《送窦七》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唐·作者: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月明忽忆湘川夜,猿叫还思鄂渚秋。唐·作者:严武《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春风落日谁相见,青翰舟中有鄂君。唐·作者:韩翃《送客知鄂州》
族贵五陵光三辅,鄂公敬德是其亲。唐·作者:江满昌《大唐大慈恩寺大师画赞》
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暮云归。中唐·作者:刘禹锡《有所嗟二首 其二》
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中唐·作者: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中唐·作者:吕岩《绝句 其十六》
博山香重欲成云,锦段机丝妒鄂君。唐·作者:温庭筠《博山》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唐·作者:李商隐《碧城三首 其二》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唐·作者:李商隐《牡丹》
鄂相顷题应好池,题云万竹与千梨。唐·作者:薛能《褒城驿有故元相公旧题诗因仰叹而作》
连钱锦暗麝氛氲,荆思多才咏鄂君。唐·作者:皮日休《病后春思》
一舸春深指鄂君,好风从度水成纹。唐末·作者:罗虬《比红儿诗 其九十九》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唐·作者:陆龟蒙《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早晚山川尽如故,清吟闲上鄂君船。唐·作者:陆龟蒙《伤越》
越人但爱风流客,绣被何须属鄂君。唐·作者: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其二十六》
汉将临流得铁鞭,鄂侯名字旧雕镌。晚唐·作者:李昌符《咏铁马鞭》
湖海声名落搢绅,由江而鄂溯鳞鳞。南宋·作者:郑起《送友人之鄂》
鄂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鄂】【酉集下】【邑字部】 鄂;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274第22【唐韻】【韻會】五各切【集韻】【正韻】逆各切, 音諤。國名。【史記·殷本紀】以西伯、九侯、鄂侯爲三公。 又楚地。【史記·楚世家】中子紅爲鄂王。【註】《九州記》曰:鄂,今武昌。【輿地記】今鄂州武昌,楚之東鄂也。 又晉邑。【左傳·隱六年】逆晉侯于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註】晉別邑。 又【玉篇】南陽有西鄂。【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西鄂縣。【註】江夏有鄂,故加西。 又鄂然,外見貌。【詩·小雅】鄂不韡韡。 又鄂鄂,辨厲也。【大戴禮·立事篇】君子出言以鄂鄂。 又垠也。【揚雄·甘泉賦】紛被麗其亡鄂。 又幽州人謂額曰鄂。【釋名】額,鄂也。有垠鄂也。 又與諤通。【史記·趙世家】不聞周舍之鄂鄂。【註】《韓詩外傳》:周舍立門下三日夜,簡子使人問之,對曰:願爲鄂鄂之臣。 又與愕通。【史記·五帝紀】象鄂不懌。又【前漢·霍光傳】羣臣皆驚鄂失色。 又與噩通。【爾雅·釋天】歲在酉曰作噩。【史記·天官書】作作鄂。 又姓。漢安平侯鄂千秋。【說文】本作 。俗作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