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字的含义
坛字的解释
坛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6
- 拼音:tán
- 繁体:壇
- 笔画:7
- 部首:土
坛字寓意
【坛】坛 (①坛④壇罎) tán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坛。地坛。登坛拜将。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坛。 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坛。法坛。 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坛。文坛。球坛。论坛。 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坛子。水坛。
坛字解释
【坛】[①][tán][《廣韻》徒干切,平寒,定。]“坛1”的繁体字。(1)高台。古代祭祀天地、帝王、远祖或举行朝会、盟誓及拜将的场所,多用土石等建成。(2)筑坛祭祀。(3)僧道过宗教生活或举行祈祷法事的场所。亦指某些会道门拜神集会的场所或组织。(4)指义和团的基层组织。(5)讲学或发表言论的场所。(6)指报刊为表言论的园地。(7)指职业、工作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8)垒土种花之所。(9)基础;地基。(10)量词。用于与坛有关的事物。(11)通“廛”。古代指一家所居的房地。[②][dàn][《集韻》徒案切,去换,定。]“坛2”的繁体字。平坦。参见“壇2曼”。[③][shàn][《集韻》時戰切,去綫,禪。]“坛3”的繁体字。(1)厅堂。(2)庭院。(3)通“墠”。清除土地。亦泛指清除。
坛字诗词来源
【坛】穆风屑兮起坛旁。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汉·作者:两汉乐府《鸡鸣歌》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舒和》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初唐·作者:武则天《唐享昊天乐 第八》
连苔上砌无穷绿,修竹临坛几处斑。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初唐·作者:苏味道《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宛转能倾吴国市,裴回巧拂汉皇坛。初唐·作者:武三思《仙鹤篇》
尧坛宝匣馀烟雾,舜海渔舟尚往还。唐·作者:姜皎《龙池篇》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盛唐·作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其二》
上有明星玉女祠,祠坛高眇路逶迤。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城中鸡犬皆飞去,山上坛场今宛然。唐·作者:万楚《小山歌》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盛唐·作者:王昌龄《甘泉歌》
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盛唐·作者: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盛唐·作者:王昌龄《题朱鍊师山房》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盛唐·作者:高适《九曲词三首 其一》
玉箫遍满仙坛上,应是茅家兄弟归。盛唐·作者:储光羲《题茅山华阳洞》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唐·作者: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唐·作者: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汉·作者:两汉乐府《鸡鸣歌》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舒和》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初唐·作者:武则天《唐享昊天乐 第八》
连苔上砌无穷绿,修竹临坛几处斑。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初唐·作者:苏味道《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宛转能倾吴国市,裴回巧拂汉皇坛。初唐·作者:武三思《仙鹤篇》
尧坛宝匣馀烟雾,舜海渔舟尚往还。唐·作者:姜皎《龙池篇》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盛唐·作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其二》
上有明星玉女祠,祠坛高眇路逶迤。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城中鸡犬皆飞去,山上坛场今宛然。唐·作者:万楚《小山歌》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盛唐·作者:王昌龄《甘泉歌》
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盛唐·作者: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盛唐·作者:王昌龄《题朱鍊师山房》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盛唐·作者:高适《九曲词三首 其一》
玉箫遍满仙坛上,应是茅家兄弟归。盛唐·作者:储光羲《题茅山华阳洞》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唐·作者: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唐·作者: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坛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坛】【丑集中】【土字部】 壇;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226第10【廣韻】【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 音彈。【說文】祭場也。壇之言坦也。一曰封土爲壇。【禮·祭義】燔柴于泰壇祭天也。【祭法】去祧爲壇。【註】遠廟八世祖則遷于壇,有禱則祭。互詳墠字註。【史記·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 又楚人謂中庭曰壇,見【荆楚風俗通】。 又盟誓則立壇。【禮·雜記】孔子出魯東門,過故杏壇,曰:兹臧文仲誓盟之壇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 又國君朝會亦設壇。【左傳·襄二十八年】鄭伯如楚,舍不爲壇,子產曰:大適小則爲壇,小適大苟舍而已,焉用作壇。 又特拜將相亦設壇。【前漢·高帝紀】上設壇具禮,拜韓信爲大將,一軍皆驚。【唐書·裴度傳】度拜相,詔四登師壇。 又雞壇,友會也。【北戸錄】越人每相交,作壇,祭以白犬丹雞。 又瑤壇,仙境也。【張協·七命】眷椒庭于瑤壇。 又【集韻】儻旱切,音儃。【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一曰暴內陵外則壇之。【鄭註】出其君。置空壇之地。 又【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 音但。壇曼,寬廣貌。【史記·司馬相如傳】壇以陸離。【子虛賦】案衍壇曼。 又【集韻】【正韻】 時戰切,音繕。除地也。 又【集韻】上演切,音善。野土也。【楚辭·九章】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又亭年切,音田。【桓君山仙賦】周覽八極,還崦華壇。氾氾濫濫,隨天轉旋。 又叶直良切,音長。【楚辭·九歌】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俗作壇,非。壇字从靣,不从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