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字的含义
区字的解释
区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1
- 拼音:ōu
- 繁体:區
- 笔画:4
- 部首:匚
区字寓意
【区】区 (區) qū 分别:区分。区别。 地域:地区。区划。 〔区区〕小,细微:如“区区小事”。 行政区划单位:省级自治区。市辖区。 区 (區) ōu 姓。
区字解释
【区】[①][qū][《廣韻》豈俱切,平虞,溪。]“区1”的繁体字。(1)隐匿。(2)区域。有一定界限的地方或范畴。(3)行政区划单位。(4)指区政府及其所在地。(5)住宅。(6)专指小屋。(7)畦;畦田。(8)区别;划分。(9)小,微小。(10)量词。白玉五双谓之“区”。(11)量词。所;处。(12)量词。座;尊。(13)通“驅”。[②][ōu][《廣韻》烏侯切,平侯,影。]“区2”的繁体字。(1)量器名。(2)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谓之“区”。(3)见“區2脱”。(4)姓。汉有区博。见《汉书·王莽传中》。[③][gōu][《集韻》居侯切,平矦,見。]通“句1”。“区3”的繁体字。弯曲。[④][kòu][《集韻》丘切,去,溪。]“区4”的繁体字。见“區4霿”。[⑤][qiū][《集韻》祛尤切,平尤,溪。]通“丘1”。“区5”的繁体字。见“區5蓋”。
区字诗词来源
【区】依绝区兮临回溪。西汉·作者:枚乘《歌》
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 舒和》
欲知郑在越下存,十六黄星细区分。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北方七宿》
壁西四星多难论,子细历历看区分。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六 北方七宿》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唐·作者:杜甫《解闷十二首 其八》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长史画神独感神,高步区中无两人。唐·作者:皎然《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爰有区子荧荧晖,观以彝训或从违。中唐·作者:韩愈《送区弘南归》
遵水式兮复田制,无荒区兮有良岁。中唐·作者:刘禹锡《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秦皇矻矻筑长城,汉祖区区白蛇死。中唐·作者:张碧《野田行》
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中唐·作者:元稹《留呈梦得子厚致用》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八 骠国乐》
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中唐·作者: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古来英杰动寰区,武德文经未有馀。唐·作者:张祜《即席为诗献徐州节度王智兴》
才游象外身虽远,学茂区中事易闻。中唐·作者:薛涛《酬李校书》
瑶弦自乐乾坤泰,玉戚长欢区宇宁。唐·作者:不详《郊庙歌辞 蜡百神乐章 舒和》
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十二》
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 舒和》
欲知郑在越下存,十六黄星细区分。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北方七宿》
壁西四星多难论,子细历历看区分。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六 北方七宿》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唐·作者:杜甫《杜鹃行》
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唐·作者:杜甫《解闷十二首 其八》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长史画神独感神,高步区中无两人。唐·作者:皎然《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爰有区子荧荧晖,观以彝训或从违。中唐·作者:韩愈《送区弘南归》
遵水式兮复田制,无荒区兮有良岁。中唐·作者:刘禹锡《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秦皇矻矻筑长城,汉祖区区白蛇死。中唐·作者:张碧《野田行》
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中唐·作者:元稹《留呈梦得子厚致用》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八 骠国乐》
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中唐·作者: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古来英杰动寰区,武德文经未有馀。唐·作者:张祜《即席为诗献徐州节度王智兴》
才游象外身虽远,学茂区中事易闻。中唐·作者:薛涛《酬李校书》
瑶弦自乐乾坤泰,玉戚长欢区宇宁。唐·作者:不详《郊庙歌辞 蜡百神乐章 舒和》
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十二》
区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区】【子集下】【匸字部】 區;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55第00【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 音驅。【說文】藏隱也。从品在匸中。品,衆也。【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閒。【註】區,藏物處。又【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又【韻會】區者,小室之名。【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爲賈區。【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故衞士之屋謂之區。又【論語】區以別矣。【朱註】區,猶類也。【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又【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爲區。又區區,小貌。【前漢·楚元王傳】豈爲區區之禮哉。【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禮·樂志】河閒區區小國。又【集韻】【韻會】 祛尤切,音丘。域也。【增韻】分也,阜也。【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禹宇二字,其音不別。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陸士衡詩】普厥丘宇。又晉閣名所載若干區者,別爲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又【集韻】【韻會】【正韻】 烏侯切,音甌。量名。四豆爲區。【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又匿也。【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註】僕,隱也。區,匿也。又姓。【韻會】古歐冶子之後。【王莽傳】中郞區博。又【集韻】居侯切,音鉤。同句。曲也。【韻會】句或作區。【禮記】區萌達。【註】屈生曰區。疏:鉤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