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匜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5
  • 拼音:
  • 繁体:
  • 笔画:5
  • 部首:

匜字寓意

【匜】 yí 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匜字解释

【匜】[①][yí][《廣韻》弋支切,平支,以。][《廣韻》移爾切,上紙,以。]“也2”的今字。亦作“鉇2”。亦作“鉈1”。古代盛器名。出现于西周中期,盛行于东周。青铜制,也有陶制的,多是明器。形似瓢,无盖。有的有足或圈足,并有流、鋬;有的无足,柄中有道。(1)古代盥洗时用以盛水之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奉沃盥,既而揮之。”杜预注:“,沃盥器也。”杨伯峻注:“,音移,古人洗手洗面之具,用以盛水。古人洗盥,一人持,灌水於洗盥者之手以洗之,下有槃,以盛盥訖之水。”《说文·匚部》:“,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王闿运《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序》:“是以佐成家道,克奉主君,其必奉盥以昭勤,筮鼎顛而崇貴。”王国维《观堂集林·说觥》:“古者盥水盛於盤洗,惟於沃盥時一用。”(2)古代盛酒之具。《礼记·内则》:“敦牟巵,非餕莫敢用。”孔颖达疏:“,盛酒漿之器。”《旧唐书·李宝臣传》:“又於深室齋戒築壇,上置金、玉斝,云'甘露神酒自出'。”清汪懋麟《送舟次二兄册封琉球》诗:“禮成更爲北宫宴,山海饈錯登盤。”按,王国维以为此类,当指兕觥。说详《观堂集林·说觥》。

匜字诗词来源

【匜】上公遗我游嵩具,匜盥杯盂色色全。北宋·作者:文彦博《某伏蒙昭文相公以某方忝瀍洛之寄因有嵩少之行惠赐游山器一副质轻而制雅外华而中坚匪惟便于赍持实为林下之珍玩也辄成拙诗一章报谢》
蜀江亦浊远不杂,正若黄组萦鉴匜。北宋·作者:刘攽《和章都官洞庭诗》
我知此为天禄儿,口衔一寸黄金匜。北宋·作者:沈遘《天录研匜歌》
学注虫鱼问老圃,无乃塌飒为匜羞。北宋·作者:沈遘《天录研匜歌》
奉持巾匜事盥栉,傅唇泽面供香膏。北宋·作者:刘摰《虞城早起道中寄公秉幕府诸友》
奉匜谁过仲卿贤,独泣牛衣枕泪眠。宋·作者:苏籀《张子安求无外道人挽词 其一》
是中变幻随形模,钟镈鼎鬲匜盘盂。南宋·作者:林光朝《资中行奉寄临邛守宇文郎中》
夏匜商钟迄周鼎,良工模刻锱铢分。南宋·作者:李处权《谢徐献可送款识刻》
树花六月无炎暑,省爇铜匜几炷香。宋·作者:蒋梅边《薝卜花》
望海尖头培塿细,盘匜琼玚高抛?。南宋·作者:彭郁《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破羌临罢榰颐久,又破铜匜半篆香。南宋·作者:陆游《北窗》
铜匜暖彻香初过,铁杵声清药欲成。南宋·作者:陆游《小院》
灯前笑向吾儿说,又过铜匜半篆香。南宋·作者:陆游《早秋四首 其二》
放翁晨兴坐龟堂,古铜匜烧海南香。南宋·作者:陆游《读老子》
拨灰未炷瓦炉香,汲井先换铜匜水。南宋·作者:陆游《昼坐闻墙外人声殊败幽思戏作》
釜灶朝晡百俭艰,卮匜滫瀡悦慈颜。南宋·作者:黄干《代曾鲁仲挽蒋同叔母二首 其一》
西邻有女出深闺,十二楼中奉盥匜。南宋·作者:徐鹿卿《饯罗史君二首 其二》
书册不嫌官屋冷,香匜相对歙溪晴。南宋·作者:方岳《次韵王尉白事幕府》
茶铛冻结香匜冷,只把梅花嗅得醒。南宋·作者:许棐《醉归》
腰细最便围舞帕,袖寒时复罩香匜。南宋·作者:许棐《山花子》

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匜】【子集下】【匚字部】 匜; 康熙笔画:5; 页码:页153第14〔古文〕也【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 音移。【說文】盥器。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禮·內則】敦牟巵匜。【唐書·百官志】盥則奉匜。又【集韻】【類篇】【韻會】演爾切【正韻】養里切, 音酏。又【集韻】唐何切,音駝。義 同。又【正譌】也,古匜字,借爲助辭,羊者切。助辭之用旣多,故正義爲所奪,又加匚爲匜以別之。實一字也。

与匜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匜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匜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