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儀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儀字寓意

【儀】 yí 见“仪”。

儀字解释

【儀】[①][yí][《廣韻》魚羈切,平支,疑。]“獻4”的被通假字。“義2”的今字。“仪1”的繁体字。(1)容止仪表。(2)仪式;礼节。(3)礼制;法规。(4)仪物,用于礼仪的器物。(5)礼物。(6)匹配。(7)谓比配。(8)弩上的描准部件。(9)古代观测日影的表柱,以立木为之。(10)仪器。(11)取法;效法。(12)引申为法,作为准则。(13)表率;标准;准则。(14)拟想;推测;忖度。(15)古天子四辅之一。(16)适宜。(17)人民,百姓。(18)来。(19)通“娥”。参见“皇”、“景”。(20)姓。汉有仪长孺。见《後汉书·马援传》。

儀字诗词来源

【儀】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先秦·作者:无名氏《采葛妇歌》
鸾鸟高翔时来仪。东汉·作者:崔骃《七言诗》
乾坤剖兮建两仪,刚柔分兮有险夷。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刚柔合德配二仪,形影一绝长别离。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
两仪始分元气清。西晋·作者:傅玄《两仪诗》
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容仪光。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双袂齐举鸾凤翔,罗裙飘遥昭仪光。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憔悴容仪君不知,辛苦风霜亦何为。南朝宋·作者:鲍照《代鸣雁行》
其礼不愆仪不忒。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逡巡揖让诏司仪。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五》
规飨有序仪不忒。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未央彩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定是怀王作计误,无事翻复用张仪。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武功则六合攸同,文教则二仪经纬。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一德惟宁两仪泰,三材保合四时邕。隋末唐初·作者:褚亮《祭方丘乐章 舒和》
璿仪气爽惊缇籥,玉吕灰飞含素商。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白帝商音 舒和》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初唐·作者:元万顷《奉和春日二首 其一》
主家园囿极新规,帝郊游豫奉天仪。初唐·作者:薛稷《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明冰时出御至尊,彤庭赫赫九仪备。初唐·作者:富嘉谟《明冰篇》
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唐·作者:张说《杂曲歌辞 其一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儀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儀】【子集中】【人字部】 儀;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18第21【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 音宜。兩儀,天地也。又三儀,天地人也。 又容也。【詩·曹風】其儀不忒。又威儀。【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又【周禮·地官·保氏】敎國子以六儀,一祭祀,二賔客,三朝廷,四喪紀,五軍旅,六車馬之容。又【春官·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註】公、侯、伯、子、男也。又【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賔客 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又唐禮部之長曰大儀。 又【釋名】宜也。得事宜也。 又由儀,笙詩。【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又象也,法也。【詩·大雅】儀 文王。 又【爾雅·釋詁】匹也。【疏】詩鄘風,實維我儀。 又【周語】丹朱馮身以儀之。【通雅】偶也。謂牉合也。 又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 又【揚子·方言】來也。淮穎之閒曰儀。 又儀栗,周邑名。見【左傳·定七年】。 又姓。秦大夫儀楚,漢儀長孺。 又通作擬。【前漢·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註】心儀卽心擬。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揚子·太玄經】陽氣氾施,不偏不頗。物無爭訟,各遵其儀。 本作 。考證:〔又由儀,笙詩。【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謹按此詩序也。疏改序。〔【周語】丹朱坋身以儀之。〕 謹照原文坋身改馮身。

与儀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儀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