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诤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zhèng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诤字寓意

【诤】 (諍) zhèng 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谏。言。臣。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亦作“争友”)。 〔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亦称“靖人”。 纷争,争:紊(争论是非)。

诤字解释

【诤】[①][zhèng][《廣韻》側迸切,去諍,莊。]“1”的繁体字。(1)直言规劝。(2)通“靖”。细小。参见“諍人”。(3)通“静”。[②][zhēng][《集韻》甾莖切,平耕,莊。]“2”的繁体字。(1)通“争”。争讼;争论。(2)通“争”。争夺;争竞。(3)用同“睁”。瞪大着眼睛。

诤字诗词来源

【诤】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唐·作者:杜甫《狄明府》
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无为无诤任从他。唐·作者:敦煌曲子《易易歌 其三 解悟成佛九首》
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谏诤馀。唐·作者:周贺《上陕府姚中丞》
清仪称是蓬瀛客,直气堪为谏诤臣。唐·作者:刘得仁《赠敬晊助教二首 其二》
被人骂辱无心诤,见说无为上拟争。五代·作者:居遁《偈颂并序 其六十四》
明开谏诤能无罪,秪此宜为理国先。唐末·作者:周昙《春秋战国门 叔向》
当年辞气压朱云,老作皇家谏诤臣。北宋·作者:王禹偁《献转运使雷谏议 其一》
史曹非据惭书法,衮职无亏滥诤臣。北宋·作者:刘筠《新年》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徇身。北宋·作者:范仲淹《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
寒山倒影入楼扉,铃唱愔愔少诤辞。北宋·作者:宋祁《客自茂来言元礼日观棋剧饮》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北宋·作者:梅尧臣《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我疾不幸子可属,或列封章或庭诤。北宋·作者:蔡襄《李山英以疾归田客有言山英移书石守道者因摭取其略作诗以送之》
汉朝名臣有傅伯,谏诤由来犯颜色。北宋·作者:刘攽《傅尧俞草堂歌》
郡古时和诤讼销,使君乘兴忽相招。宋·作者:尹瞻《火星岩》
直道不为邪党败,逆鳞深得诤臣风。北宋·作者:徐积《书狄梁公传》
面折庭诤语论险,直舌铁硬坚不移。北宋·作者:王令《唐介》
已书治最称循吏,好蹑家声作诤臣。宋·作者:金君卿《送虔州知州》
归来复践谏诤列,正似猛矢加劲弦。宋·作者:金君卿《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朝廷方议择儒将,诤臣列奏飞封笺。宋·作者:金君卿《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诤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诤】【酉集上】【言字部】 諍;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188第18【唐韻】【集韻】【韻會】 側迸切,爭去聲。【說文】止也。【韻會】謂止其失也。【正韻】諫諍,救正也。【前漢·王褒傳】諫諍卽見聽。【說苑·臣術篇】有能盡言于君,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 又【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又【集韻】通作爭。【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又【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 音爭。訟也。【後漢·劉聖公傳】平理諍訟。【晉書·王沈·釋時論】闒茸勇敢於饕諍。【註】叶平聲。考證:〔【說苑·臣術】有能盡言于君。〕 謹照原書臣術下增篇字。

与诤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诤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