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郑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9
  • 拼音:zhèng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郑字寓意

【郑】 (鄭) zhèng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姓。

郑字解释

【郑】[①][zhèng][《廣韻》直正切,去勁,澄。]“1”的繁体字。(1)古国名。春秋国名。姬姓。本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弟友于此。在今陕西华县西北。(2)古国名。隋末,王世充自立为王,国号,都洛阳,后为唐所灭。(3)指春秋国民间歌乐。(4)引申为淫靡。(5)见“鄭重”。(6)姓。

郑字诗词来源

【郑】吴刀郑绵络。寒闺夜被薄。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文江学海思济航,万邦考绩臣所详。初唐·作者: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韩昌拜节偏知送,郑吉驱旌坐见迎。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盛唐·作者:李颀《送陈章甫》
擅雄豪,美人姓郑名樱桃。盛唐·作者:李颀《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
欲知郑在越下存,十六黄星细区分。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三 北方七宿》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唐·作者: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唐·作者:杜甫《题郑县亭子》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唐·作者:杜甫《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唐·作者:杜甫《重赠郑鍊》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唐·作者:杜甫《存殁口号二首 其二》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唐·作者:杜甫《醉时歌》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唐·作者: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
荆州郑薛寄书近,蜀客郗岑非我邻。唐·作者:杜甫《赤甲》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唐·作者:杜甫《解闷十二首 其三》
词藻世传平子赋,园林人比郑公乡。盛唐·作者:皇甫冉《馆陶李丞旧居》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唐·作者:顾况《郑女弹筝歌》
二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唐·作者:顾况《郑女弹筝歌》
解佩空怜郑交甫,吹箫不逐许飞琼。唐·作者:李康成《玉华仙子歌》
轻橐归时鲁缟薄,寒衣缝处郑绵多。唐·作者:韩翃《鲁中送从事归荥阳》

郑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郑】【酉集下】【邑字部】 鄭;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271第1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直正切,音 。國名。【釋名】鄭,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正字通】鄭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爲鄭。桓公寄孥與賄于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于東都,因徙其封,施舊號于新邑,是爲新鄭。今河南開封府鄭州是也。 又南鄭,縣名。今屬陝西漢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爲西鄭,漢中在京兆之南,故稱南鄭以別之。【一統志】南鄭,古褒國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鄭。 又【廣韻】鄭重,殷勤之意。【前漢·王莽傳】非皇天所以鄭重降符命之意。 又姓。【集韻】鄭滅于韓,子孫因以國爲氏。

与郑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郑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