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吞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7
  • 拼音:tūn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吞字寓意

【吞】 tūn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兼并,侵占:没(m )。并。蚀。占。

吞字解释

【吞】[①][tūn][《廣韻》吐根切,平痕,透。]亦作“呑1”。(1)咽下。(2)兼并,消灭。(3)涵容;容纳。(4)隐忍。(5)压倒;超过。(6)呆,痴。(7)借作“褪”(tùn)。使穿着的衣服部分地脱离身体。[②][tiān][《廣韻》他前切,平先,透。]亦作“呑2”。姓。

吞字诗词来源

【吞】衔恨独吞声。南梁·作者:萧统《拟古诗》
点检光芒八道分,解吞真火体中焚。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三》
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唐·作者:张鼎《邺城引》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盛唐·作者: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其一》
长路迢遥吞吐丝,蟭螟蚊睫察难知。唐·作者:颜真卿《七言小言联句》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唐·作者:杜甫《醉歌行》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唐·作者:杜甫《渼陂行》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唐·作者:杜甫《哀江头》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二》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唐·作者: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唐·作者:岑参《火山云歌送别》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唐·作者:常建《戏题湖上》
青城嵚岑倚空碧,远压峨嵋吞剑壁。唐·作者:钱起《赋得青城山歌送杨杜二郎中赴蜀军》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唐·作者:钱起《送毕侍御谪居》
洗虑因吞清明箓,世人皆贪我常足。唐·作者:皎然《寒栖子歌》
吞鹊之肝啄鹊脑,窃食偷居还自保。中唐·作者:韦应物《鸢夺巢》
楮为冠子布为裳,吞得丹霞寿最长。中唐·作者:周渭《赠龙兴观主吴崇岳》
瓜步早潮吞建业,蒜山晴雪照扬州。唐·作者:朱长文《春眺扬州西上岗寄徐员外》
汉土民皆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唐·作者: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唐·作者:武少仪《诸葛丞相庙》

吞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吞】【丑集上】【口字部】 吞; 康熙笔画:7; 页码:页177第18【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 音 。【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又【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 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又【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又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与吞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吞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