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余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7
  • 拼音: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余字寓意

【余】 (②⑤餘) yú 我:“将老”。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 )(还有剩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 后:“劳动之,欢歌笑语。” 农历四月的别称。 姓。

余字解释

【余】[①][yú][《廣韻》以諸切,平魚,以。](1)我。(2)指我们。(3)农历四月的别称。(4)通“餘”。(5)姓。(6)“餘”的简化字。[②][yù][《集韻》羊茹切,去御,以。]姓。见“2且”。[③][xú][《集韻》詳切,平魚,邪。]见“3吾”。[④][tú][《集韻》同都切,平模,定。]檮,山名。

余字诗词来源

【余】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战国楚国·作者:屈原《国殇》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战国楚国·作者:屈原《九歌 其九 山鬼》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心使余悲。西汉·作者: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其二》
余何德兮以感灵。汉·作者:无名氏《仪凤歌》
悯余命兮遭六极,委玉质兮于泥涂。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练余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东汉·作者:蔡邕《歌》
惟日不足乐有馀。东汉·作者:刘宏《招商歌》
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馀悉稚小早少孤。十六国·作者:王嘉《歌三首 其一》
媵余行兮归朔方。驰原隰兮寻旧疆。曹魏·作者:曹植《离友诗三首 其一》
余独何为志无成。忧缘物感泪沾缨。南朝宋·作者:谢惠连《燕歌行》
膏沐芳馀久不御,蓬首乱鬖不设簪。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二》
见此令人有馀悲。当愿君怀不暂忘。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八》
至尊离宫百馀处。千门万户不知曙。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美人年几可十馀,含羞转笑敛风裾。南梁·作者:刘孝威《拟古应教》
馀香落蕊坐相催,可怜绝世为谁媒。南梁·作者:萧纲《东飞伯劳歌二首 其二》
拊击和节咏在初,章曲乍毕情有馀。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巍巍荡荡道有馀。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凤凰衔书伎辞》

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余】【子集中】【人字部】 余; 康熙笔画:7; 页码:页99第02【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 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又四月爲余月。 又接余,荇菜也。 又【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 】褒斜作褒余。 又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 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又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考證:〔【集韻】羊茹切,【韻會】羊諸切,〕 謹按集韻余字音羊諸切,不音羊茹切。羊茹切三字謹省。

与余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余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