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寅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yín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寅字寓意

【寅】 yín 地支的第三位,属虎:吃卯粮(喻入不敷出)。 用于计时:时(夜三点至五点)。 敬:钱(恭敬地送)。畏(敬畏)。

寅字解释

【寅】[①][yín][《廣韻》翼真切,平真,以。][《廣韻》以脂切,平脂,以。](1)地支的第三位,古代用以纪年、月、日、时。(2)夏历正月为建之月。以纪日则甲为日干之始。又为十二辰之一,相当于今北京时间午前三点钟至五点钟。(3)象正月阳气上升万物始苏而动之貌。(4)引导;前进。(5)恭敬。(6)犹同。泛指同僚。参见“誼”、“僚”。(7)指十二生肖中的虎。参见“人”。(8)通“夤”。大。(9)通“夤”。深。参见“夜”。(10)姓。元有午辰。见《万姓统谱》。

寅字诗词来源

【寅】井泉王相资重九,曲糵精灵用上寅。唐·作者:白居易《咏家酝十韵》
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唐·作者: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其二》
平旦寅,早起堂前参二亲。唐·作者:白居易《十二时行孝文 其一》
平旦寅。叉手堂前咨二亲。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一 天下传孝十二首》
平旦寅。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三 劝凡夫十二首》
平旦寅。了了轮回受苦辛。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一 佛性成就十二首》
平旦寅。洗足烧香礼世尊。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一 法体十二首》
平旦寅。太子因中是佛身。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三 圣教佛本行赞十二首》
平旦寅。□□□□未安身。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一 劝学八首》
寅人但溺栏中水,午子须分艮畔金。唐·作者:唐五代小说中神仙鬼怪诗《马拯闻衡山祝融峰僧寺食堂内土偶吟诗》
林间野鸟惊寅梵,岭上孤猿听晚钟。唐·作者:徐知证《题东林寺联句》
平旦寅,被衣出户整心神。唐·作者:道镜 善导《修西方十二时 其一》
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唐·作者:大同济禅师《颂》
西方尚在星辰下,东域已过寅卯时。唐·作者:方干《送僧归日本》
秋来说偈寅朝殿,爽爽杨枝满手风。唐·作者:薛能《赠无表禅师》
平旦寅,三昧圆光证法身。南汉·作者:文偃《十二时偈 其三》
寅斋午睡乐咍咍,檀越供须都不谢。五代·作者:慈觉《书妙圆塔院张道者屋壁》
寅奉昌图绍庆基,选抡多士叶前规。北宋·作者:赵恒《赐知贡举钱惟演》
病入新年起甲寅,轲心不动五侯春。北宋·作者:刘筠《新年》

寅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寅】【寅集上】【宀字部】 寅;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288第05〔古文〕 【唐韻】弋眞切【集韻】【韻會】夷眞切, 音夤。【說文】寅, 也。本作 。【徐曰】 , 斥之意。正月陽氣上銳,而出閡於宀也。臼,所 也,象形。今作寅,東方之辰,一曰孟陬。【前漢·律歷志】引達於寅。【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又【玉篇】演也,敬也,强也。【書·堯典】寅賔出日。【註】寅,敬也,以賔禮接之。出日,方出之日。蓋以春秋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識其初出之景也。又【舜典】汝作秩宗,夙夜惟寅。【註】言蚤夜敬思其職也。又【臯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註】謂當同其寅畏,協其恭敬,使民彝物,則各得其正也。 又【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 音夷。義同。○按《說文》寅訓 也,夕部夤訓敬惕。今諸書寅字兼敬惕義。寅夤二字古疑通。

与寅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寅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