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敖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áo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敖字寓意

【敖】 áo 出游,闲游:“以以游”。 古同“熬”,煎熬。 姓。

敖字解释

【敖】[①][áo][《廣韻》五勞切,平豪,疑。]亦作“傲2”。(1)游玩;游逛。(2)戏谑;调笑。(3)舞蹈的位置。《诗·王风·君子阳阳》:“左執翿,右招我由。”郑玄笺:“右手招我,欲使我從之於燕舞之位。”朱熹集传:“,舞位也。”一说,舞曲名,即《骜夏》。马瑞辰通释:“,疑當讀爲《驁夏》之驁,《周禮·鍾師》:奏九夏,其九爲《驁夏》。”(4)喧噪;叫喊。(5)春秋楚国对未成君而死、无谥号者之称。(6)犬长四尺曰。(7)粮仓。后作“廒”。(8)通“螯”。(9)通“熬”。煎熬。(10)古地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北。(11)姓。宋代有颖士、知言。见《通典·氏族四》。[②][ào][《集韻》魚到切,去号,疑。]傲慢;骄傲。后通作“傲”。

敖字诗词来源

【敖】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盛唐·作者: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唐末·作者:周昙《春秋战国门 樊姬》
齐朝庆裔祖敖曹,麟角无双凤九毛。续唐至宋初·作者:刘兼《寄高书记》
雄名谁复知宣武,遗爱犹应祀叔敖。北宋·作者:司马光《送齐学士知荆南》
社稷飘零不复存,嗟嗟若敖鼢冒时,筚路蓝缕皆辛勤。北宋·作者:司马光《介甫巫山高命光属和勉率成篇真不知量》
卢敖尸骨不能飞,今朝九垓何处期。北宋·作者:司马光《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及神仙余谓之无孟德谓之有伊人也非诞妄者盖有以知之矣然余俗士终疑之故作游仙曲五章以佐戏笑云 其三》
归来已绝褒贬笔,进用只调敖仓储。北宋·作者:曾巩《寄孙之翰》
而令公作若敖鬼,嗟我庸敢誇雄藩。宋·作者:黄通《岘山》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北宋·作者: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
陋邑相逢乐且敖,一枰才了又丹醪。北宋·作者:强至《送吕贯中》
叔敖子孙负薪苦,念为廉吏何可为。北宋·作者:刘攽《送杨康功知安丰县》
冒死随敖衣赭衣,当时踪迹已几希。北宋·作者:韦骧《田叔》
我欲赢粮往问道,未应举臂辞卢敖。北宋·作者:苏轼《赵阅道高斋》
未应谢傅入沧海,行见卢敖朝玉京。北宋·作者:孔武仲《送李大夫管勾太平宫居袁州》
鲁元福禄何人似,坐见张敖数子侯。北宋·作者:秦观《庆张君俞都尉留后得子》
天台敖我三观妙,君又三之弥有得。宋·作者:晁说之《高藤州六观堂》
复忆敖峰万叠山,云中归路踏弯环。北宋·作者:谢逸《送通上人归上高 其一》
叔敖抵掌对烛光,秋英落尽金钿黄。北宋·作者:曹辅《次韵无咎戏赠兼呈同舍诸公》
乐采旧知多藻茆,燕敖今喜食蒿苹。宋·作者:葛胜仲《次韵祝守康鹿鸣宴赠诸先辈 其二》
隶事旧闻轻叔宝,读书今却笑敖曹。宋·作者:葛胜仲《蒙若拙宠次陈敏彦韵三和 其二》

敖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敖】【卯集下】【攴字部】 敖;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471第14【廣韻】五勞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 音遨。【說文】作 ,游也。从出从放。【集韻】隷作敖。【博雅】遊敖,戲也。【詩·邶風】以敖以遊。【釋文】敖,亦作遨。 又【詩·衞風】碩人敖敖。【傳】敖敖,長貌。【箋】猶欣欣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葬子千于訾,實訾敖。【註】無號諡者,楚皆謂之敖。 又【爾雅·釋訓】敖敖,傲也。【疏】大雅板篇云:聽我嚻嚻。毛傳云:猶謷也。敖謷嚻音義 同。 又地名。【詩·小雅】搏獸于敖。【傳】敖,鄭地,今近滎陽。【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註】敖鄗二山,在滎陽縣西北。 又姓。【廣韻】顓頊,大敖後。 又與熬同。【荀子·富國篇】天下敖然,若燒若焦。 又與螯同。【荀子·勸學篇】蟹六跪而二敖。【註】敖,蟹首上如鉞者。 又與嗷同。【荀子·彊國篇】百姓讙敖。【註】敖,喧噪也。 又【集韻】【正韻】 魚到切。同傲。慢也。【詩·小雅】彼交匪敖。【註】不敖慢。【禮·曲禮】敖不可長。【疏】敖者,矜慢在心之名。【爾雅·釋言】敖,憮,傲也。 又【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註】敖,調弄也。 又【博雅】傲,妄也。【說文】从攴作敖。敖字原从攴作。考證:〔【左傳·昭十二年】〕 謹照原文二改三。

与敖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敖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