淒字的含义
淒字的解释
淒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2
- 拼音:qī
- 繁体:淒
- 笔画:11
- 部首:氵
淒字寓意
【淒】淒 qī 同“凄”①。
淒字解释
【淒】[①][qī][《廣韻》七稽切,平齊,清。]亦作“凄1”。(1)云兴起貌。(2)寒冷;阴凉。(3)凄凉悲伤。(4)水流貌。参见“淒淒”。(5)沾湿貌。参见“淒淒”。(6)草木盛貌。参见“淒淒”。(7)象声词。参见“淒淒”、“淒鏘”。(8)古代传说中的水名。[②][qiàn][《集韻》倉甸切,去霰,清。]疾速。参见“淒2浰”。
淒字诗词来源
【淒】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凉风凄凄扬棹歌。西汉·作者:刘弗陵《淋池歌》
霜露惨凄涂阶庭。曹魏·作者:曹睿《燕歌行》
凄风夏起素云回。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一》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北魏·作者:温子升《捣衣诗》
月下徘徊顾别影,风前凄断送离声。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横笛短箫凄复切,谁知柏梁声不绝。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高楼迢遰想金天,河汉昭回更怆然。初唐·作者:乔知之《和李侍郎古意》
群落妻拿凄泣声,俄然戎丑万交横。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一》
陇水悲风已呜咽,离鹍别鹤更凄清。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盛唐·作者:孟浩然《初秋》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盛唐·作者:李颀《琴歌》
星移北斗露凄凄,罗幔襜襜风入闺。唐·作者:魏奉古《长门怨》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盛唐·作者: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有水东流。盛唐·作者:高适《古大梁行》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唐·作者:杜甫《狂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唐·作者:杜甫《野望》
凉风凄凄扬棹歌。西汉·作者:刘弗陵《淋池歌》
霜露惨凄涂阶庭。曹魏·作者:曹睿《燕歌行》
凄风夏起素云回。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一》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北魏·作者:温子升《捣衣诗》
月下徘徊顾别影,风前凄断送离声。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横笛短箫凄复切,谁知柏梁声不绝。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高楼迢遰想金天,河汉昭回更怆然。初唐·作者:乔知之《和李侍郎古意》
群落妻拿凄泣声,俄然戎丑万交横。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一》
陇水悲风已呜咽,离鹍别鹤更凄清。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盛唐·作者:孟浩然《初秋》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盛唐·作者:李颀《琴歌》
星移北斗露凄凄,罗幔襜襜风入闺。唐·作者:魏奉古《长门怨》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盛唐·作者: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有水东流。盛唐·作者:高适《古大梁行》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唐·作者:杜甫《狂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唐·作者:杜甫《野望》
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淒】【巳集上】【水字部】 淒;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29第23【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千西切, 音妻。【說文】雲雨起貌。【詩·小雅】有渰淒淒。 又寒涼也。【詩·邶風】淒其以風。 又水名。【山海經】翠山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淒水出焉。 又【集韻】千咨切,音郪。亦雲雨起也。 又此禮切,音泚。義同。 又倉甸切,音蒨。淒浰,疾貌。或从倩作 。通作倩。【司馬相如·子虛賦】儵眒淒浰。徐廣讀。漢書文選作倩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