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距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距字寓意

【距】 jù 相隔的空间和时间:相数里。离。行(h俷g )。株。差(ch )。 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古同“拒”,抵抗。 古同“巨”,大。 古同“讵”,岂。

距字解释

【距】[①][jù][《廣韻》其吕切,上語,羣。](1)雄鸡、雉等的腿的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2)用作比喻。(3)钩鉅;倒钩。(4)钓钩上的倒刺。(5)切除树苗的横枝,留下靠茎的一小段。(6)泛指脚。(7)比喻雄劲挺拔的书法。(8)跳越。(9)踞伏;踞坐。(10)至。抵达,通到。(11)离开;相。(12)柱桩。因其相互之间有一定离的间隔,故称。(13)通“拒”。抗拒;违抗。(14)通“拒”。拒绝;排斥。(15)通“拒”。抵抗;抵御。(16)通“拒”。亦表示对垒;对抗。(17)通“拒”。亦引申为相互冲激。(18)通“拒”。堵截;据守。(19)通“鉅”。巨;大。(20)通“詎”。岂,难道。

距字诗词来源

【距】莲舟渡沙转不碍,桂楫距浪弱难前。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帝台银阙距金塘,中间鹓鹭已成行。初唐·作者:卢照邻《失群雁》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盛唐·作者:李白《荅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中唐·作者:李端《赠郭驸马 其一》
子时专场誇觜距,余始张军严韅靷。中唐·作者: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四蹄荀距藏虽尽,六尺须头见尚惊。中唐·作者:元稹《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唐·作者:不详《神鸡童谣》
羊髭有距如鸡距,能奔解走可行千。唐·作者:徐成《宝金篇》
羊须有距驰三百,距如鸡爪日千程。唐·作者:徐成《宝金歌》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唐末·作者:罗隐《咏月》
金距花冠傍舍栖,清晨相叫一声齐。唐·作者:汪遵《鸡鸣曲》
依倚雕梁轻社燕,抑扬金距笑晨鸡。唐末·作者:韩偓《玩水禽》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唐末·作者:韩偓《观斗鸡偶作》
锋铓妙夺金鸡距,纤利精分玉兔毫。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寄黄晖处士》
鸳瓦冻危金距趫,誇雄斗气争相高。唐末·作者:李咸用《鸡鸣曲》
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五代·作者:廖匡图《松》
朱冠金距䌽毛身,昧爽高声已报晨。续唐至宋初·作者:刘兼《晨鸡》
觅句静拈鸡距笔,纳凉闲戴鹿胎冠。北宋·作者:李至《仆射相公以鹤算渐高鸿恩未答形于章句冠彼诗流蒙见寄之荣感爱忘之甚诚知寡和岂敢无言亦以鄙怀伸于拙笔庶垂一览聊用发咍》

距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距】【酉集中】【足字部】 距;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224第08【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 音巨。【說文】雞距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季氏介其雞,郈氏爲之金距。【集韻】或作 、 。 又至也。【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距,至也。 又違也,抗也。【書·禹貢】不距朕行。【傳】天下無違距我命者。又【詩·大雅】敢距大邦。【疏】抗距大國。 又【儀禮·鄕射禮】距隨長武。【註】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註】超越也。【疏】爲距地向前,跳而越物過也。【史記·王翦傳】方投石超距。【註】索隱曰:超距,猶跳躍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拔距。【註】應劭曰:拔距,卽超踰。張晏曰:拔距,超距也。 又【前漢·趙廣漢傳】尤善爲鉤距,以得事情。【註】距,閉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蹠距者舉遠。【註】距,大也。 又【釋名】鬢曲頭曰距。距,拒也。言其曲似拒也。 又【增韻】凡刀鋒倒刺皆曰距。 又與拒通。【儀禮·少牢饋食禮】長皆及俎拒。【註】拒,讀爲介距之距。【孟子】距楊、墨。【荀子·法行篇】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註】與拒同。

与距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距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