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字的含义
掬字的解释
掬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2
- 拼音:jū
- 繁体:掬
- 笔画:11
- 部首:扌
掬字寓意
【掬】掬 jū 用两手捧:以手掬水。掬诚相见。笑容可掬。
掬字解释
【掬】[①][jū][《廣韻》居六切,入屋,見。]“匊1”的今字。(1)两手相合捧物。(2)置于“可”后,谓可以用手捧住。多用以描写景色鲜明或情绪充溢。(3)卷起;卷缩。(4)抓取,取。(5)掀;翘起。(6)量词。犹捧。指两手相合所能捧的量。或谓为古一升或半升。
掬字诗词来源
【掬】回澜瀄汩泛增雉。争河投岸掬盈指。南梁·作者:沈约《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五 忱威》
终朝采之不盈掬。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山间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唐·作者:陆善经《寓汨罗芭蕉寺》
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中唐·作者:韦应物《难言》
半掬春泉澄浅清,洞天彻底寒泓泓。唐·作者:庄南杰《寄郑碏迭石砚歌》
山人见月宁思寝,更掬寒泉满手霜。唐·作者:金立之《句》
直上碧云还却下,一双金爪掬花毛。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二十四》
掬水远湿岸边郎,红绡缕中玉钏光。中唐·作者:刘言史《偶题》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李夫人 鉴嬖惑也》
膝要高而圆似掬,骨细筋粗节要攒。唐·作者:徐成《宝金篇》
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猬腹。唐·作者:无名氏《鸡头》
过去多应不相待,殷勤重掬洒西风。唐·作者:李郢《送涧水陕东二十里自江南来作》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唐·作者:李郢《茶山贡焙歌》
无鹤洲中翻白浪,掬金滩上折黄花。唐·作者:薛逢《九日嘉州发军亭即事》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唐·作者:崔珏《美人尝茶行》
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中唐·作者:刘象《咏仙掌》
唯师草圣艺偏高,一掬山泉心便足。五代·作者:贯休《?光大师草书歌》
数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浆漱齿空。唐·作者:皮日休《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其三》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唐末·作者:司空图《偶诗五首 其三》
窗间红艳犹可掬,熟视花钿情不足。唐末·作者:司空图《冯燕歌》
终朝采之不盈掬。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山间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唐·作者:陆善经《寓汨罗芭蕉寺》
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中唐·作者:韦应物《难言》
半掬春泉澄浅清,洞天彻底寒泓泓。唐·作者:庄南杰《寄郑碏迭石砚歌》
山人见月宁思寝,更掬寒泉满手霜。唐·作者:金立之《句》
直上碧云还却下,一双金爪掬花毛。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二十四》
掬水远湿岸边郎,红绡缕中玉钏光。中唐·作者:刘言史《偶题》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李夫人 鉴嬖惑也》
膝要高而圆似掬,骨细筋粗节要攒。唐·作者:徐成《宝金篇》
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猬腹。唐·作者:无名氏《鸡头》
过去多应不相待,殷勤重掬洒西风。唐·作者:李郢《送涧水陕东二十里自江南来作》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唐·作者:李郢《茶山贡焙歌》
无鹤洲中翻白浪,掬金滩上折黄花。唐·作者:薛逢《九日嘉州发军亭即事》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唐·作者:崔珏《美人尝茶行》
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中唐·作者:刘象《咏仙掌》
唯师草圣艺偏高,一掬山泉心便足。五代·作者:贯休《?光大师草书歌》
数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浆漱齿空。唐·作者:皮日休《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其三》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唐末·作者:司空图《偶诗五首 其三》
窗间红艳犹可掬,熟视花钿情不足。唐末·作者:司空图《冯燕歌》
掬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掬】【卯集中】【手字部】 掬;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40第0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居六切,音菊。與匊同。兩手曰掬。【禮·曲禮】受珠玉者以掬。【疏】謂手中也。【左傳·宣十二年】舟中之指可掬也。 又【詩詁】兩手曰臼,屈掌曰匊。又【小爾雅】掬,一升也。今俗謂兩手所奉爲一掬,則數合也。 又【揚子·方言】離也。齊 曰斯。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 【說文】在手曰匊。俗作掬。【廣韻】與 同。【韻會】本作揈。【正字通】本作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