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搒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bàng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搒字寓意

【搒】 bàng 摇橹使船往前进,划船。 péng 用棍棒或竹板打:“讯数百,卒无异辞”。

搒字解释

【搒】[①][péng][《廣韻》薄庚切,平庚,並。]亦作“挷1”。(1)掩;掩门。(2)拷打。(3)碰撞。[②][bàng][《廣韻》補曠切,去宕,幫。]亦作“挷2”。(1)摇撸使船前进。(2)指行船途中停歇。[③][bǎng]亦作“挷3”。见“摽2”。

搒字诗词来源

【搒】郡公冯怒迅雷振,搒击奸凶见若神。元·作者:洪希文《梁贼为郡公所榜击郡士庶咸称快焉仍令重新坟墓以杜其词小诗志喜示诸子侄辈》
父身搒掠痛欲绝,女心愤结何由伸。元·作者:贡师泰《金溪县葛烈女庙》
逋租毕输搒捶脱,前村有酒仍须沽。元末明初·作者:谢应芳《题渔人扳罾图》
朝炊前村记烟树,暮搒别浦依丹枫。元末明初·作者:王彝《鄞江渔者歌赠陈仲谦》
官来抚民务无事,鞭挂壁上无敲搒。元末明初·作者:高启《答余新郑(即余尧臣也。可补余传之阙)》
酒酣意气颇豪□,醉倒为倩傍人扶。明·作者:徐居正《园中海棠盛开。独酌有兴。寄金文良》
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明·作者:吴宽《病项》
我欲振衣酬仰止,钱塘烟水搒舟迷。明·作者:张诩《苍厓为侍御周襄虞先生题》
巫猿激烈心欲飞,便伸长手搒摸之。明·作者:樊甫《题水底猿捉月图》
幽事递来勾意往,扁舟迟搒缩波前。明末清初·作者:郭之奇《所见》
搒枻歌阑仍秉烛,始知今夜是同舟。明末清初·作者:钱谦益《合欢诗四首六月七日茸城舟中作 其一》
吴航雁起残更火,楚幕乌啼半夜霜。明末清初·作者:钱谦益《宝应舟次寄李素臣年侄》
翻加谗蔑恣株连,拘系搒掠命如缕。明末清初·作者:卢若腾《甘蔗谣》
有时故遣触他船,反眼嗔人横搒缚。明末清初·作者:施闰章《龙衣船》
漕折争言便民力,追呼搒系如俘囚。明末清初·作者:施闰章《南浦逢王愿五同年》
无苗高坐忍饿死,无棕搒系千家空。明末清初·作者:施闰章《棕毛行》
盛朝蠲赈犹未遑,长吏敲搒肯停否。明末清初·作者:朱鹤龄《湖翻行》
逮下岸狱肆搒掠,帝恕一死留馀生。清·作者:沈德潜《书陈龙川集后》
八闽税敛未足敌,徵比搒掠民肌肤。清·作者:沈德潜《入奏行送秦生》
杨陈递衅军门鼓,张聂双俘廷讯搒。清·作者:弘历《平定苗疆联句》

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搒】【卯集中】【手字部】 搒;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446第2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北孟切,祊去聲。【說文】掩也。 又進舟也。【廣韻】搒人,船人也。與榜同。 又補曠切,音謗。義同。【廣韻】掉船一歇也。 又【唐韻】薄庚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庚切, 音彭。笞掠也。【前漢·張耳傳】吏搒笞數干。【註】捶擊之也。亦作榜。通作篣。 又【集韻】【韻會】 逋旁切,謗平聲。義同。 又【集韻】晡橫切,音祊。相牽也。或作 。 本作 。

与搒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搒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