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掸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dǎn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掸字寓意

【掸】 (撣) dǎn 用鸡毛或布条绑成的除尘用具:子。帚。甩子。 用子轻轻拂打或抽:得很干净。 (撣) shàn 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缅甸民族之一,大多数居住在邦。

掸字解释

【掸】[①][chán][《廣韻》市連切,平仙,禪。][《集韻》澄延切,平仙,澄。]“1”的繁体字。(1)牵引。(2)相缠不去。参见“撣撣”。(3)调戏。[②][dǎn]亦作“撢2”。“2”的繁体字。(1)拂;拂拭。(2)筛。[③][shàn][《集韻》唐干切,平寒,定。]“3”的繁体字。(1)古国名。(2)中南半岛民族名。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的邦,部分在克钦邦等地,少数住在泰国。[④][tān][《集韻》他干切,平寒,透。]“4”的繁体字。持不坚;瘫倒。[⑤][dàn][《廣韻》徒案切,去翰,定。][《廣韻》徒干切,平寒,定。]“5”的繁体字。(1)触。(2)用同“彈”。[⑥][dān]同“殫1”。“6”的繁体字。

掸字诗词来源

【掸】弯环幽窦莫敢掸,恐有乖龙飞霹雳。北宋·作者:祖无择《题袁州东湖卢肇石》
李白书堂萤自照,乐天掸室月空临。北宋·作者:黄希旦《寄益老侍官南康》
子当努力事掸讨,莫学凡子安瓯臾。元末明初·作者:释妙声《送端上人游江西》
岩洞烟霞笑未掸,欲随翡翠竟巢南。清初·作者:查慎行《曹希文以端砚诗四章索和即叠原韵 其三》
大观亭在乔木杪,鹊巢近槛俯可掸。清初·作者:查慎行《佐衡置酒大观亭招同损持兰坡志邺分韵得岚字》
内自宫壸达四夷,保氏掸人象胥司。清·作者:诸锦《诔字》
鹿耳鲲身瀛峤定,桂疆掸国廓喀连。清·作者:弘历《新正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用洪范九五福之四曰攸好德联句复成二律 其一》
同时悔罪人来掸,昔岁诛携师下滇。清·作者:弘历《洪范九五福之三曰康宁联句》
先服腾章一掸国,曾颁内帑万朱提。清·作者:弘历《洪范九五福之四曰攸好德联句》
掸国悔罪关叩滇,春省耕莅析木壖。清·作者:弘历《举千叟宴于皇极殿礼成联句用柏梁体》
或作狡狯藐科律,迟回抽减来触掸。清·作者:姚燮《天饷行》
他时文体模官样,还戒迂兄掸怪奇。清·作者:江湜《六弟受书未竟潘功甫先生招往馆斋借读寄二诗勖之 其一》
掸稽异字加考订,君之旧学夙心铭。清·作者:江湜《雨窗睡起寄怀汪先生》
弹指踞觚掸艺日,卌年回首一沾巾。晚清·作者:李慈铭《吊陶茹二叟 其一》
帙卷芬芳合复开,几番摩抚掸微埃。现当代·作者:张月宇《九月十五日夜焚全宋诗感而记此》
缤纷轻掸风中雪,窈窕低偎梦里身。现当代·作者:张月宇《绮怀五十一章 其十四》
挣罢工分掸土尘,辛劳换得结茅身。当代·作者:陈振家《暇余偶得三首 其一》
我今掸去劳尘后,却扫山峦入小诗。当代·作者:陈振家《作诗有占》
收拾尘缘掸劫灰,枌榆啼宇似萦回。当代·作者:林英男《回乡感赋七律四首 其一 故江》
千年英魂招不得,掸落浮华自当之。当代·作者:范诗银《读蒲荣祥中将书拙作一百二十五韵排律精忠之赋民族英雄岳飞之歌六十六米行草长卷》

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掸】【卯集中】【手字部】 撣;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440第18【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 但上聲。【說文】提持也。【揚子·太 經】何福滿肩,提禍撣撣。【註】撣撣,敬也。何福持禍而自儆戒也。 又【唐韻】徒干切【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 音檀。觸也。 又與彈通。鼓絃也。 又國名。【後漢·西南夷傳】撣國,西南通大秦。 又【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案切, 音憚。亦觸也。 又【唐韻】市連切【集韻】時連切, 音蟬。撣援,牽引也。 又【集韻】澄延切,音纏。相纏不去也。 又人名。【前漢·宣帝紀】日逐王先賢撣來降。 又亭年切,音田。陼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南望撣陼。 又他干切,音灘。持不堅也。 又旨善切,饘上聲。排急也。

与掸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掸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