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癉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dàn
  • 繁体:
  • 笔画:17
  • 部首:

癉字寓意

【癉】 dàn dān 均见“瘅”。

癉字解释

【癉】[①][dàn][《廣韻》得案切,去翰,端。][《廣韻》丁可切,上哿,端。][《廣韻》丁佐切,去箇,端。]“瘅1”的繁体字。(1)病;劳苦。(2)指发生病害。(3)厚(与“薄”相对);(怒气、热气)盛。(4)憎恨。(5)通“疸”。黄疸病。[②][dān][《廣韻》都寒切,平寒,端。]“瘅2”的繁体字。热症;湿热症。[③][tán][《廣韻》徒干切,平寒,定。]“瘅3”的繁体字。手足风病。指风瘫。[④][dǎn][《集韻》黨旱切,上緩,端。]“瘅4”的繁体字。指疫鬼。

癉字诗词来源

【癉】三纲五常沦且斁,以故伤和逢瘅怒。南宋·作者:员兴宗《贺雨》
倅州宽惠别淑慝,瘅恶岂必连妻孥。元·作者:许谦《送诸暨俞州判》
我生不辰天怒瘅,漂鸱化碧双亲前。明·作者:丁麟《哀亲》
谁致咎徵瘅万类,吾将八翼问苍穹。明·作者:金时习《旱甚》
胡马骤雨绕山来,荆棘扳翻手足瘅。明末清初·作者:钱澄之《北门行》
我生未睹细林面,闻君快语殊已瘅。清·作者:王士禛《与董苍水彭骏孙小饮叶子吉学士斋同限个字寄诸乾一进士》
起行愁思立中庭,百感茫茫闵劳瘅。清·作者:沈德潜《苦热行》
年年寒食风花时,展拜空山勿辞瘅。清·作者:沈德潜《秋日同张岳维偕行朱若思谒横山先生祠感怀有作》
旌忠既见仁恩霈,瘅恶深知圣断刚。清·作者:赵观彬《肃宗大王挽词四十韵》
茅檐挟处寒销粟,敝茧装完瘅减痕。清·作者:杭世骏《潘阜阳世仁惠赠何学士读书记侑以湖绵辄成二律奉报 其二》
由来仁民兼爱物,所赖彰瘅公无私。清·作者:彭启丰《伐松行》
政协刚柔要因俗,风树彰瘅归以仁。清·作者:弘历《晓过景州》
信史由来贵瘅彰,胜朝殉节与膻芗。清·作者:弘历《题胜朝殉节诸臣录》
阳瘅土膏方发脉,冻消春水欲生波。清·作者:弘历《养和室》
去取之间系旌瘅,示兹大略付儒官。清·作者:弘历《题胡宿文恭集》
自天发咏尊题品,耀日摛文寓瘅旌。清·作者:弘历《四库全书荟要联句》
烟花丽景纵逊昔,瘅邪敦朴诚良方。清·作者:弘历《秦淮歌》
幸或甘膏弗致艰,二麦有收济民瘅。清·作者:弘历《清明》
负涂自得豕相媚,犁亩不胜牛卒瘅。清·作者:蒋士铨《续演雅戏效山谷用筠轩韵》
买田异日恐虚谭,望岁庶慰民劳瘅。清·作者:钱大昕《题曹檀漘先生柳汀观稼图》

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癉】【午集中】【疒字部】 癉;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780第41【唐韻】丁榦切【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 音旦。【說文】勞病也。【書·畢命】彰善癉惡。【傳】明其爲善,病其爲惡。【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註】癉疽,惡創。【疏】癉,勞病也。 又黃病。【前漢·嚴助傳】南方暑濕,近夏癉熱。【註】師古曰:癉,黃病。音丁幹反。 又與僤同。亦作 。【詩·大雅】下民卒癉。【傳】癉,病也。【釋文】癉,本又作僤。沈本作 。 又【唐韻】【集韻】【韻會】丁賀切【正韻】丁佐切, 音跢。義同。 又【爾雅·釋詁】癉,勞也。【釋文】丁賀反。 又【博雅】癉,苦也。【釋文】多賀反。 又【廣韻】【正韻】丁可切。【集韻】【韻會】典可切, 音嚲。【廣韻】勞也。怒也。【正韻】亦作憚。 又【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 音單。【廣韻】火癉,小兒病也。【集韻】勞病也。【史記·倉公傳】風癉客脬,難于大小溲,溺赤。【註】正義曰:癉,音單。旱也。脬,膀胱也。言風癉之病,客居在膀胱。【前漢·藝文志】癉十二病方四十卷。【註】師古曰:癉,黃病。音丁韓反。 又【廣韻】徒干切,音壇。風在手足病。 又【集韻】他干切,音 。義同。 又【集韻】黨旱切【正韻】多 切, 音亶。【集韻】風病。 又【張衡·東京賦】飛礫雨散,剛癉必斃。【註】癉,難也。言鬼之剛而難者,皆盡死也。【釋文】癉,音亶。

与癉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癉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